放大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師羅家東
不少患口吃人士都在兒童階段接受治療,若然因中途放棄或其他原因而延遲接受治療,如早前在港上映《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裡的英皇佐治六世那樣,到了長大成人後,又能否改善口吃的情況?
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師羅家東指,在成人階段接受治療,雖然難以完全根治口吃,但可改善和有效控制口吃情況。
羅家東指口吃是在口語表達時出現的流暢障礙,可分為先天性(發展性)和後天性(神經性)兩種,以前者的患者較多。他又補充,現時仍難診斷口吃的成因,可能是受到遺傳、環境因素,甚至運動性語言障礙(腦部訊息傳達至肌肉時出現的障礙)等影響,而後天性口吃則源於中風、腦部受創等而出現。「雖然自然康復率有75%,但現時仍無準確方法可得知哪些人能夠自然復原,若然發現小朋友出現口吃的徵狀,應該立即跟進。」
「口吃一般在兒童3至4歲時出現,普遍率達5%,即每100個兒童當中就有5個患口吃。小孩患口吃的男女比例為2:1,成人的男女比率則是4:1至5:1。接受治療的既有小孩,也有成人——因小時候的治療不成功,或者以往不清楚可透過治療改善口吃情況。」
口吃不只涉及語言表達,甚至對人際關係也有影響,羅家東坦言曾有求助者因口吃問題而不敢結織異性。他也指口吃人士較易遭受欺凌的情況,「若然精神健康差,治療的成功率也低。有研究指口吃人士患社交焦慮症的機會比常人高出4.5倍,患恐懼症的則高出34倍。在學業及事業晉升都易受障礙。」
堅持治療改善情況
治療成人口吃的方法有多種,羅家東說當中不一定全都有科學根據和研究作支持。他指電影《皇上無話兒》中所見的技巧如鬆弛口腔肌肉的運動和以耳機播放音樂來遮蓋自己發聲,現在已較少用。「畢竟以往有部分治療的方法,難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行,如跟著節拍說話的方法,難以自然化地說成日常生活的語速,又如聽耳機播放音樂時說話或其他聽覺回饋的方法,都難以在日常生活的場合裡實踐。」
面對成人口吃的情況,羅家東指常用的會有「順暢說話法」:「如輕聲地說話,延長句中每個子,以及把字連貫地說出來,控制發音。」然後慢慢地『自然化』,像平日說話那樣。「一步步把拖延的時間縮短,由『1---2---3』慢慢說成『1-2-3』。」他又建議患者出現口吃時,先停下來再開始說,也不要因怕口吃而趕著匆忙說完句子,一步步鍛煉來改善口吃情況。
現今社會生活節奏急速,工作繁忙,要定時接受治療,不少人都容易中途放棄,羅家東建議接受治療者宜與言語治療師商討,定下明確、可行的目標。「想要在一星期內改善所有毛病是不可能的。一般小朋友約需1年時間,成人持之以恆,每星期上5至6課的話,約6個月便見成效。」
與其自己盲目亂試,不如聽聽專家意見,跟言語治療師商討改善口吃的問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