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曾經聽過「上一代人剝削下一代人」這個說法,主要是說現在五、六十歲的人比較容易成功,這代人的上一輩,年輕時香港經濟並未起飛,當時找份文職(叫寫字樓工),要「鋪保」(即要有第三者資產去擔保),因為怕僱員監守自盜,偷錢走路。單從「寫字樓」這個名稱,已說明當時識寫字已經算有文化,是上等人,一份「寫字樓工」是有身份的差事。生於那個經濟未起飛的年代,有份上等差事,不用勞動已算難得,無人奢望發達。
現在五、六十歲的一代比上一代有多重幸運:第一,當年香港社會上大學生仍少,若有幸成為大約百分之一的大學生,被視為已成功一半;第二,香港經濟在七十年代開始起飛,這一代人在經濟飛升時開始投身社會,機會自然較多;第三,八十年代開始香港有前途問題,大批社會上中高層人士因為害怕九七回歸,大舉移民外國,各類型管理工作崗位都出現斷層,要全面提升較年輕的管理人員去做獨當一面的公司負責人。在八、九十年代,這一代年屆三十多、四十歲的人就順利接棒,到今天大部分人還未到退休之年,這樣就製造了一個頗大的問題—就是窒礙了下一代、甚至兩代人的晉升機會。
這個現象令人覺得社會上出現一個剝削集團,他們壟斷了年輕人所有機會。但實際上,經濟發展因素倒是導致這現象產生的主要誘因,近幾十年香港的經濟發展由高增長變成低增長,經濟發展減慢,令社會的流動性減慢,相對上就業機會、經營環境都不如七、八十年代般,令人覺得就業、營商都前景艱難。這個情況不是香港獨有,日本及歐洲其實早有經歷。因此,不能把一切都歸咎於上一代的剝削,應該深入分析,如果發現機會減少是源於經濟成熟而非人為剝削,那便應該考慮到經濟剛開始發展的地區去尋找機會,如北望神州,就是機會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