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迪士尼樂園動工儀式上的中國舞蹈表演。 香港文匯報上海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一波 上海報道)上海迪園開建,外界一片叫好。而在歡聲笑語背後,一場爭奪話語權的暗戰仍在持續。
不想重蹈香港覆轍
資料顯示,香港迪士尼以香港政府為大股東,佔總股權53%,華特迪士尼則佔47%,上海迪士尼情況相若,當地市政府佔57%,華特迪士尼則佔43%,兩個樂園之間最大分別在於日常管理營運權。現時營運香港迪士尼的管理公司,由華特迪士尼全資持有,港府雖屬大股東,但對樂園業務及營運沒有「話事權」。上海迪士尼新成立的管理公司則屬合資性質,當地市政府佔30%股權,即表示有權參與日常運作,亦可按比例分得管理費。
據了解,「沙士」過後,香港經濟一度蕭條,面對迪園的「抄底」,香港政府投入了約90%的資金,卻只爭得了57%的股權。用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陳允中的話說,在當時的談判過程中,美國人一眼看穿了香港人急於求成的心態,處處施壓,而一心急於促成合作的香港政府不斷退讓,直至丟掉了自己的話語權。
按照當時的約定,香港政府只能在門票收入中分成,而相關產品銷售收益全部歸迪士尼。由於遊客數量少,門票收入也少。時至今日,香港政府依然承受著來自立法會和社會輿論的沉重壓力。
這一切,上海方面都看在眼裡。因此上海市政府在具體的操作模式上,如何盡可能降低上海迪士尼經營風險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核心問題。
掌控衍生品成關鍵
數據表明,在2010年迪士尼主題公園和度假區108億美元的收入中,有24億美元來自國際市場,也就是東京、巴黎、香港。其他84億美元來自美國本土。雖然總量比美國本土少,但是海外主題樂園和度假區運營收入在2010年增加了1.32億美元,而美國本土的運營收入卻減少了3,800萬美元。
種種跡象顯示,迪士尼並不是「搖錢樹」。美國國外的三家海外店,目前只有日本盈利,而在遭遇核輻射後,日本迪園的未來狀況可想而知。因此,上海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迪士尼海外產業的新增長點。而2010年世博會7,308萬客流,無疑給迪士尼落戶上海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上海迪士尼究竟採取何種模式運行?記者昨日致電上海申迪集團有關人員,對方並未作正面回答,但表示「絕不會重蹈香港覆轍。」
有關專家透露,無論是哪種模式,迪士尼的盈利模式普遍相似,門票收入只佔2到3成,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酒店、紀念品、餐廳及衍生產品服務等,只要掌控了迪士尼的衍生品和服務,盈利自然不成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