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作家張曉菲說:「當您為擁有一幢別墅、一輛私家車加班加點地拚命工作;或者為了一次提升的機會而默默承受上司苛刻的指責,並長年累月賠盡笑臉;為了永無止境的約會,精心打扮,強顏歡笑時,您離優質的生活到底有多遠?」她這個問題只會令許多香港人無語,因為我們都在至少一點上,應了她的形容。
全球生活質素調查,考慮近四十項客觀因素,包括政治穩定性、金融地位、學校教育配套、自然環境、娛樂、交通及房屋。於是前年的報告數奧地利維也納為全球生活最優質城市,瑞士蘇黎世第二,加拿大溫哥華第四,香港第七十。
但我們對自己生活質素的評估卻愛集中於主觀因素。近日統計本地呈精神憂鬱病徵的數字驚人,應驗了這樣的一句諺語:「快樂與不快樂,是最公平的一回事。」見過完全不愁生活的人,夫賢子孝,仍終日神經兮兮,要靠藥物控制眼淚和情緒的人,也見過移民溫哥華的人,即使不是精神憂鬱,卻感到山明水秀和自然的清新空氣難以幫忙扣進異邦的生活。意義這一回事,是人禽之辨,也最難得到科學的幫忙。
優質生活調查還是有助人思考一些可能的客觀因素。據說五、六十歲的女性主觀感覺最幸福,二十到三十歲的分值最低。分析說前者生活態度務實,人生經驗豐富,對己對人的要求和期望實際兼理性;儲蓄可派用場,經濟亦有實力,加上競爭趨緩,因此感覺很幸福。我在懷疑這個情況是否由來已久。據說美國七十歲以上的女人主觀感覺相當良好,並組成「快樂寡婦俱樂部」,駕著流動居所車,聯群結隊,遊山玩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