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天佑(左)指,男性傳統上扮演「強者」角色,多不願求醫,但長期積聚抑鬱情緒,會影響社交生活及增加自殺風險。香港文匯報記者曾偉龍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偉龍)抑鬱症都會傳染?2009年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全港逾8.6萬人有情緒問題,當中以抑鬱症居多。有精神科醫生指出,男性因傳統的「強者」觀念,拒絕求醫,受情緒困擾自殺的風險比女性高,教師、公務員、金融等壓力大的從業員更是高危一族。抑鬱症患者每每因無法控制情緒,令家人承受巨大壓力,將抑鬱「感染」身邊人。世衛研究發現如家庭成員出現抑鬱症,其家人患上抑鬱的風險亦會增加。外國也有研究顯示,當母親患有抑鬱症,父親患抑鬱的風險則會升逾2倍。
全港8.6萬人有情緒病
全港高達逾8.6萬人受情緒困擾,當中以抑鬱症佔最多。但抑鬱症患者每每無法控制情緒,向家人甚至子女發洩,同時家人擔心患者的病情,亦可能因受壓而患上抑鬱症,再與患者互相影響情緒,造成連鎖反應。有外國研究指出,當母親患有抑鬱症,父親患抑鬱的風險增加超過2倍。
長期積聚抑鬱影響社交
精神科專科醫生、情緒動力聯盟專家委員陳天佑指出,男性傳統上扮演「強者」角色,多不願求醫,故求診男性明顯比女性少。但長期積聚抑鬱情緒,會影響社交生活、與家人和朋友關係,以及增加自殺風險,部分男患者更會以吸煙、飲酒逃避精神壓力,但也治標不治本。故男患者求醫時病情普遍已接近「爆煲」的程度,病情相對比女性嚴重。陳天佑表示,美國的男女自殺比例為4比1,而香港男性自殺比率亦較女性高,可見男性在情緒有問題時較少求助,爆發時已經太遲。
教師公僕金融行業重災
抑鬱症在教師、公務員、金融等壓力大的行業較為普遍,陳天佑稱,教師因要面對「殺校」和課外活動等多方面的工作壓力,求助的抑鬱症患者是各行業中最多;而金融從業員經常要「追數」,焦慮情況則較普遍。香港基層醫護基金召集人劉信通指出,如持續2星期出現抑鬱情緒和對所有事情提不起勁,或出現失去自信、有自殺念頭、難以應付社交活動等徵狀,便應求醫。
任職教師的張先生和張太因子女分別患有自閉症和讀寫障礙,兩口子因管教問題長期受壓。半年前,張太確診患上嚴重抑鬱症,出現自殘和自殺傾向,並因病辭職休息,張先生須獨力承擔經濟和照顧家庭的責任,再加上要陪患病的妻子出入醫院診治,最終亦患上抑鬱症,並要辭工與妻子一起接受治療,幸兩人最終得以痊癒,張太目前已重投教職,張先生則負責照顧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