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毛Sir從「新」出發──香港文化+李後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召集人毛俊輝(左一)在「港台文化合作論壇」專題討論環節中跟論壇參與者作文化交流。

 坐在筆者面前的,是忙碌非常的毛俊輝(毛Sir)。說他忙碌,皆因他剛忙完首屆「港台文化合作論壇」,便投身準備今年度中國戲曲節的開幕節目《李後主》新繹本。

讓香港走出台灣

 在不久前才完滿結束的港台文化合作論壇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及台港文化合作委員會合辦,以「建立文化合作平台,打造華人創意品牌」為主題,藉以推動港台兩地文化藝術界及創意產業合作,建立及推廣兩地華人創意品牌。今年雖然是首屆,但論壇的專題演講已網羅不少港台「猛人」,如「華人文化特色與品牌發展優勢」一場就有北京大學名譽教授兼葉氏魯迅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林磐聳等,另外一場「文化創意人才與產業優勢」也請來文化藝術表演和電影及數碼娛樂兩個組別的業內人士及專家討論、交流。身為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的召集人,毛俊輝表示希望透過雙方文化合作委員會的平台,令兩地在文化創意方面可以邁向較有系統的合作。他表示,兩地均因應本身的發展情況,各自有不同培育藝術及創意人才的計劃,希望以後可以和台灣就多交換心得和資訊,培育未來具區域及國際視野的棟樑。

 「雖然很多香港人去台灣都是為了食,而台灣人來香港就為了買,但說到文化藝術方面,香港人對台灣也有一定的認識,其中一個原因是台灣官方一直很積極在港推廣,好像香港每年都有台灣月,請來很多名人專家參與表演、研判會及其他文藝活動,這種有系統的交流令更多港人更認識台灣的文藝發展。」

 「相對來說,台灣人就不太認識香港的文藝發展。雖然這麼多年來都有香港藝術家、設計師等到台灣表演,或參加展覽、講座或其他交流活動,但多是以個人名義參與,規範也較少,我自己也曾被邀到台灣表演。但由於欠缺一些定期、有規模的交流平台,所以民間交流很多,但少文化層次交流。我曾在開會時,有台灣代表問,香港有甚麼設計師?」

 「我認為港台在文化面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不但可以做華人文化品牌,而且有一種尋找文化身份的一種目標,因為雙方深化合作,創造華人文化的新一頁。」因此,在論壇舉行前,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及台港文化合作委員會先舉行會議,擬訂了行動綱領,計劃以後進行定期互訪、輪流舉辦文化合作論壇、主題交流項目等,以提升兩地對彼此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了解。毛Sir又指,他們構思在下年到台灣舉辦「香港周」,向台灣群眾全面和有系統地展示香港的藝術精品和演出、介紹香港的文化特色,以及創意產業的發展,讓台灣方面更認識香港文化。他笑說:「不一定是香港月,先來一個香港周也可以,但即使成事,也要下年了,而且更要政府方面的支持。」

讓新李後主走出台

 其實,筆者訪問毛Sir當日,正是今年中國戲曲節的開幕節目──《李後主》新繹本的第二個演出日。「這次演出很成功,昨晚開鑼有很多人捧場,而且場場都爆了。」筆者知道毛Sir雖然是學西方戲劇出身,但他也很愛地方戲曲,入行後曾學習京劇八年。「受到康文署邀請時,我就一口答應,希望身體力行支持本地粵劇發展。」「我選擇《李後主》,因它在粵劇有特別的地位。記得當年任白花很多錢開拍《李後主》電影,非常哄動,但之後很少有劇團再演,其實不少劇迷都很期待這套劇。」

 「其實新繹本是指演繹,並非重新詮釋,也不是改編為跨媒體舞台劇,我之前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去了解劇本,內容經我重新整理,再和龍貫天、南鳳、尤聲普等粵劇大老倌商量,讓大家有一個共識。」毛Sir解釋,他不是在硬件上去「現代化」粵劇,因為之前也有不少人試過,但這不過是令演出有新鮮感而已,所以他希望透過導演制、表現手法等,加添現代劇場元素,令內容、節奏等更貼近現代觀眾。」一說到舞台,無論是西方戲劇也好,是粵劇也好,毛Sir也說得眉飛色舞──那一場要突出配角,來提升整個場口的故事感;粵劇不可以用高台,因為主角都穿了很重的服飾,不方便上上落落……都令人十分投入。

 「我現在還要做甚麼……都是我覺得要做的事,好像為戲劇界找更大出路,令業界更上一層樓。說得實在一些,就是希望可以在香港演《情話紫釵》,之前在上海演出時反應很好,所以希望讓香港觀眾有機會欣賞到。」  ■文:曾家輝

相關新聞
棄膚淺美學 重建築內涵 (2011-06-14) (圖)
毛Sir從「新」出發──香港文化+李後主 (2011-06-14) (圖)
茗茶豈止「歎茶」咁簡單 (2011-06-11) (圖)
簡易沖泡綠茶方法 (2011-06-11) (圖)
茶葉分類(資料由樂茶軒提供) (2011-06-11) (圖)
沖泡簡介: (2011-06-11) (圖)
茶藝示範及茶師講解 (2011-06-11) (圖)
「博士造壺︰香港陶瓷茶具創作1986-2010」 (2011-06-11) (圖)
酒具呈現 酒文化精粹 (2011-06-11) (圖)
中西古今酒文化博覽 (2011-06-11) (圖)
龍泉青瓷酒壺 (2011-06-11) (圖)
北有崑曲 南有評彈 (2011-06-09) (圖)
領略北方崑曲之美 (2011-06-09) (圖)
被譽為「江南曲藝之花」的評彈 (2011-06-09) (圖)
我們可以如何保育 灣仔視集 (2011-06-09) (圖)
文學雜誌「扭計」 求存再前進 (2011-06-07) (圖)
新文學雜誌《天南》面向國際 (2011-06-07) (圖)
作家看文學雜誌與寫作 (2011-06-07)
董啟章: (2011-06-07) (圖)
謝曉虹: (2011-06-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