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提到公益事業話題,馬菁滔滔不絕。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茜婷 攝
——殉職義工曾敏傑遺孀馬菁繼承丈夫事業
午後,北京的家盒子早教中心,在一群嬉戲玩耍的孩子中間,站著一個身材柔弱、面帶微笑的女士,幹練的短髮加上簡潔大方的連衣裙使這個女士渾身散發著知性美。孩子們有的抓住這個女士的手、有的開心地叫著「馬阿姨」,在陽光的映襯下,這幅畫面顯得格外溫暖、感人。而這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女士就是馬菁—香港義工曾敏傑的遺孀。在過去1年,馬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履行並堅守丈夫遺下的公益事業,將大愛傳遞下去。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茜婷、梁文雅 北京報道
時光倒流至去年4月,玉樹地震發生後,為了讓那裡的孩子能夠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曾敏傑曾兩赴災區送棉衣、送教具,自己卻在第2次前往災區的途中不幸遭遇車禍,把年僅35歲的生命獻給了玉樹。曾敏傑遇難後,曾太馬菁第一時間趕往玉樹,來不及整理心情的馬菁送走丈夫的遺體獨自回京後,便與公司同事繼續趕赴兩所小學,完成丈夫的遺願:將物資發放給衣著單薄的孩子們,將丈夫牽掛玉樹的愛心傳遞給每一個受災兒童。
聯愛基金救助貧困家庭
曾敏傑離開後,曾太馬菁這一年來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誓將亡夫遺志和大愛傳遞下去。在馬菁的努力下,由北京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曾敏傑楊浩聯愛基金」於今年1月底正式啟動,這個飽含義工精神和義工大愛的基金將針對兒童教育、突發災害、貧困家庭等方面的給予救助。
時光飛逝,轉眼一年過去,馬菁始終「戰鬥」在她和曾敏傑共同創建的家盒子早教中心。一年來,「家盒子」在馬菁的帶領下開展了一系列的公益項目。提到這些項目,馬菁侃侃而談,她對記者說,這一年裡「家盒子」及「聯愛基金」持續關注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並開展了改善偏遠落後小學教學條件的計劃和針對囊謙縣吉尼賽鄉寄宿中心學校兒童心理輔導的計劃。
教學理念富特色有個性
熟悉馬菁的人都知道她很喜歡孩子,成立家盒子早教中心正是歸因於此。本報記者專程趕至「家盒子」,探訪馬菁的「快樂王國」,找尋曾敏傑在此留下的生命印記。6,000餘平米的家盒子承載著無數孩子的童年樂趣,富有特色的教學理念和個性十足的室內設計不單吸引了小朋友更吸引了他們的家長,游泳館、攀爬區、廚藝室到處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家盒子」的員工王靜對記者說:「馬菁姐和孩子們在一起時,眼睛裡都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玉樹志願者中心做義工
在「家盒子」擔任遊戲指導一職的王靜告訴記者,去年玉樹地震發生之後,曾敏傑曾發動所有員工,盡其所能地籌集棉被和玩具,「當時我也是其中一名援助玉樹的志願者。」她說,曾敏傑和馬菁都很有親和力,從不擺老闆的架子,曾敏傑生前對公益事業更是身體力行,常呼籲「家盒子」的員工回收可樂罐等廢品。「之前,總覺得公益離自己很遠,來到家盒子後,受曾敏傑夫婦的影響,發現公益其實就是心懷感恩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家盒子」企業社會責任部主任王震告訴記者,最令他感動的是現在有很多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紛紛參與到「家盒子」的公益事業中。「我們這裡的小朋友在舉辦生日Party時,會在邀請函上寫道:請不要帶禮物,給聯愛基金獻出自己的愛心,就是對我生日最大的祝福。」
對於公益事業,馬菁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有房、有車甚至有堆積如山的奢侈品,尚覺得不夠幸福。我認為,給予才是幸福,幫助別人其實是在成就自己。在公益事業上,你參與了,經歷了,被感動了,也就在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