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香港樓宇地標的變遷和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12]     我要評論

文滿林

香港成為世界之都,不但表現在經濟發展和金融方面,其實另一個令世人感嘆的則是樓宇建築的發展和多種多樣新穎坐標不斷出現和變化,樓宇的高度(層數)節節攀升,像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勢。讓這個彈丸之地世界驚奇,世人注目。

 近年港人興起懷舊之風。若說值得懷舊者,不能不說—說香港近五六十年來的樓宇建築變化和變遷,以及每個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築。筆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入行當三行建築學徒,因而對此甚有印象。

 說到香港樓宇建築的設計和高度,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番劇變。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港島或九龍半島的樓宇高度普遍只有三層或四層。建築材料大多都是木樓梯及木窗框。樓面面積卻比現在的樓宇大一倍兩倍,設計也較為單調,有些建有露台,有些則有騎樓(地下)。事隔五十多年,此類樓宇已經碩果僅存,若想看一看它的廬山真面目,在港島的中西區和灣仔區尋一尋,大抵不會令人失望。例如筆者在六十年代初住過的灣仔巴路士街就有一幢,一梯兩伙,貼近灣仔道,樓梯全是木造的,上落樓梯就會產生咯咯之聲。筆者每每經過那裡都會駐足良久,緬懷一番。此幢屬戰前建造三層高樓宇,僥倖得到當局青睞得予保留,且作整幢重新修飾,作為重點保護。此幢舊式木樓特色,臨街有個約三尺多寬的大露台。當年筆者租住二樓中間房,頭房就是包租婆一家。而露台則作飼養大籠白鴿之用,另一半則是其他住客用作晾衫。

 在六十年代,市區的樓宇建築則有新的變化,多是六層至八層高的石屎樓。鐵窗代替木窗。外牆裝飾用料則是意大利洗水,俗稱「石米」,遠看好似石塊。當年新建樓宇外牆非常時興這種材料。目前在市區的一些環頭環尾都能看到此類六層高樓宇建築,而且外牆都劃一採用意大利洗水,這是六十年代樓宇建築的一大特色。所謂意大利洗水(批盪)屬三種材料混合而成,一是沉灰,二是水泥,三是石米。至今雖然少用少見,但一些政府公園也有採用這種意大利洗水做法,如石壆圍牆及花槽。

 至七十年代,樓宇的建築又翻了一番。其高度多在十多層至二十層。例如西環尾聯邦大廈及北街的五福大廈,外牆用料也開始多樣化。時興紙皮石,而紙皮石也分多種款式和設計及色澤。樓宇內部除了喜用紙皮石之外,還有水磨石地台磚。紙皮石是外國進口,而水磨磚則是國產貨,非常實用美觀,且有防潮防濕之效。現在一些新界樓宇丁屋還喜用這種水磨石。

 到八十年代,樓宇的建築高度又翻了一番,普遍都在二十多三十層,連政府眾多的公共屋h都不甘落後,甚至高達三十多層,如筆者居住的利東h就達三十六層,比之六十年代後期入伙之華富h高近一倍。無論是私樓或公屋的外形設計都層出不窮,變化多端。

 九十年代,樓宇的建築也比八十年代更高了,三十多層以上已是常見之事。而最大特色就是採用鋁窗代替鐵窗。私樓不在話下,然政府的公屋也都採用鋁窗。價錢當然昂貴,但實用有說不及鐵窗。鋁窗的優點據說不生鏽,但易鬆脫,不及鐵窗實淨。

 然近年的樓宇建築也正不斷向高空發展。寫字樓自不待言,而住宅樓宇和新型屋苑的建築高度普遍都在五六七十層以上,分別只是寫字樓的外牆十之八九都採用玻璃幕牆為主。住宅或豪宅普遍都用瓷磚和意大利雲石作為外牆裝飾。然內部的用料建材則千變萬化,非常「科學」,以外國進口高科技先進材料裝潢,美輪美奐。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數十年的日子,樓宇的建築,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變化,而且是一倍一倍而上,大抵因是人口增加的關係吧。然樓宇的設計和質素所反映的就不僅僅是人口增加問題,而是香港各種經濟發展的象徵,一種與眾不同的創新思維,實現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

 回頭看看香港的建築地標,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港島的建築地標應是中環碼頭對面的恆生銀行大廈吧,即原早的「股票交易所」,高達二十層,現今還在,只是外牆改變到面目全非。過去全綠色的玻璃幕牆,一上碼頭就映入眼簾,當年更是絕無僅有的一幢玻璃幕牆的最高建築物。

 到六十年代後期,代替舊恆生銀行大廈地標的又是在中環,分別在恆生銀行大廈的左右街口,一幢是國際大廈,一幢是聯邦大廈,高達三十二層,用工字鐵建築。現在改名為中保大廈和永安集團大廈。

 七十年代,香港建築地標則是天星碼頭對面之康樂大廈,即現在之怡和大廈。樓高五十二層,外形設計非常獨特,全部圓形窗口,白色紙皮石外牆。當年許多掛曆(月曆)都以這幢大廈為封面,內地同胞爭著搶購哩。

 及後的中銀大廈和灣仔合和中心,中環廣場分別成為香港建築地標。今日的建築地標,應是港島國金二期及對面海之環球貿易廣場,高達一百一十八層,傲視全港。

 日後還有沒有另一個建築地標代替?不妨拭目以待。

相關新聞
百家廊:香港樓宇地標的變遷和發展 (2011-07-12)
翠袖乾坤:「干王」與香港 (2011-07-12)
海闊天空:寂寞的博物館 (2011-07-12)
琴台客聚:壺口瀑布 (2011-07-12) (圖)
生活語絲:自訂車牌 (2011-07-12)
思旋天地:陝西的變化 (2011-07-12)
詩幻留形:《夢華錄》、《繁勝錄》與《地圖集》 (2011-07-12)
百家廊:「金駿眉」為甚麼那樣紅? (2011-07-11) (圖)
翠袖乾坤:樂在相機被偷 (2011-07-11)
跳出框框:選擇性吹風 (2011-07-11)
琴台客聚:性權莫向酒中求 (2011-07-11)
杜亦有道:呼吸影像心 (2011-07-11)
思旋天地:延安精神 (2011-07-11)
網人網事:一個皮蛋引發的血案 (2011-07-11) (圖)
百家廊:棣棣離婚了(下) (2011-07-08) (圖)
翠袖乾坤:生死威尼斯 (2011-07-08)
古今談:買什麼會籍最划算? (2011-07-08)
琴台客聚:曼谷之旅:紅色城市 (2011-07-08)
生活語絲:有房有車來徵婚 (2011-07-08)
一網打盡:重新開始 (2011-07-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