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三代理科生愚公移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01]     我要評論

潘國森

 王亭之、潘國森、石見田,是少數著書質疑何氏領銜「中文系博士正讀」的老中青三代理科生。潘某人大學時主修工業工程,自理轉文,是考獲英國政府承認的資格;是個「linguist」,即語言學人,不敢以語言學家自居也。曾有一位「中文系博士正讀」的大將公開宣揚「雙重標準」,說一個字可以有「香港電台音」和「商業電台音」。這樣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雙重標準是治學大忌,所以潘某人檢視此派的重要「文告」,即香港大中小學師生被逼熟讀的「何氏百字錯音表」,逐字指出其雙重標準,以證明他們口說查《廣韻》,卻不斷「有法不依」。

 有人認為「中文系博士正讀」是按《廣韻》的「從切派」,亭老掛帥反「正讀TM」的一批人則屬「從俗派」。我曾經澄清這批反對分子勉強可以說是偏近「從師」多於「從切」,「中文系博士正讀」則以雙重標準治學,是「偽廣韻派」,說得再明白一點是「從何派」。「從何偽廣韻派」的實際運作是敢從《廣》則從《廣》,不敢、不能從《廣》便從何。過去有些人被潘國森批評得在學術辯難上無力招架,對付的辦法一般是罵我「借批評名人上位」。這招術很好用,一下子就轉移了視線、迴避了是非對錯。「中文系博士正讀」團夥用「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葉名琛六式」應付亭老的責難,當然更不用理會姓潘的無名小卒。

 「王亭之」雖然是筆名,但亭老的「本尊」人盡皆知,跟署真名無異。石小老師則另有考慮,他說工作跟語文無關,怕老闆知道會覺得他「不務正業」!為此不禁慨嘆,傳媒將「八十後」說得一文不值,一竹桿打盡一船人,令到香港年輕人的學術自由,只可以到互聯網中求!如此亦好,石小老師不願曝光,幾年來連一文錢稿費都沒有領過。一不為名、二不為利,要毀謗也「找不出藉口」!

 亭老用二十世紀以後漢語方音學的標準研究法質疑「中文系博士正讀」而未獲「受理」;「博士團」對潘國森試圖以《廣韻》破《廣韻》亦不聞不問。可以預期他們對石小老師亦是依樣葫蘆。何氏叫人多查字典,石小老師的專著《解.救.正讀》用「查字典」破「查字典」的方法,結果證明市面上流通的字典,於常用字大多不依「中文系博士正讀」。原來「何氏一派」不論著書、立說、教學,手寫口講時都總是遺留重點、不盡不實。其實他們要求大家只查「何氏一派」的字典。何不早早講明「中文系博士正讀」其實就是「罷黜百家,獨尊何氏」?其實就是「依人不依法」?

 二零零七年,「三十後」理科生揭竿而起,點名批評「中文系博士」自封的「正音正讀」,被傳媒形容為「高調」,然後「六十後」響應。「調」高在何處?指名道姓無非為便利讀者,亦為正常學術辯難的「基本動作」。今天有「八十後」生力軍接力,誠意推薦這部免費書《解.救.正讀》。

 後事如何?理科生習慣以理服人,不似他們這夥「中文系博士」一味文過飾非。如果十年八載之內仍徒勞無功,希望陸續有「九十後」、「千禧後」加入我們「愚公移山」的行列。文科生、理科生不拘。 (《解救正讀》閱後.二之二)

相關新聞
百家廊:泰寧去看古城 (2011-08-01)
翠袖乾坤:活人圖書館 (2011-08-01)
跳出框框:火車 (2011-08-01)
琴台客聚:三代理科生愚公移山 (2011-08-01)
生活語絲:我的母親 (2011-08-01)
思旋天地:暑期遊學之選 (2011-08-01)
網人網事:好在有微博 (2011-08-01)
百家廊:房子魔方 (2011-07-29) (圖)
翠袖乾坤:好日子 (2011-07-29)
古今談:中國經濟火箭式發展的秘密 (2011-07-29)
琴台客聚:《細說》的愛慾 (2011-07-29)
杜亦有道:如輕煙的廣島之戀 (2011-07-29)
一網打盡:不請自來 (2011-07-29)
記憶後書:《隱匿的神學》 (2011-07-29)
百家廊:分餐制與現代性 (2011-07-28)
翠袖乾坤:畸形品種「小學雞」 (2011-07-28)
海闊天空:郵輪旅程 (2011-07-28)
琴台客聚:好漢獻計 (2011-07-28)
生活語絲:口述歷史出版 (2011-07-28)
隨想國:阮琴 (2011-07-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