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什剎海景色迷人。 網上圖片
馬承鈞
正值三伏盛夏,趁赴京之際重訪什剎海畔的梅蘭芳與郭沫若故居。漫步樹木掩映的昔日王府大院,憶起兩位文化巨匠生前的彪炳勳業,雖是人去樓空,深深的滄桑感和親切感卻油然而生,久久不去。
走出梅大師故居,天色已經向晚。拾級登上漢白玉砌的銀錠橋,便是著名的什剎海了。便覺有一股清涼之風徐徐襲來,暑氣頓消。我知道,歷史上什剎海一直是北京城內最美的景點之一,「銀錠觀山」曾是「燕京八景」之一,《帝京景物略》中讚它兼具「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之神韻。今天的什剎海,更是萬種風情,古老胡同、豪華王府與形形色色的湖畔酒吧互相輝映,錯落有序,演繹成京城最浪漫的度夏勝地。
站在銀錠橋上環顧四周,但見湖面開闊,水光瀲灩,兩岸垂柳依依,燈火點點,遠處宮牆尖塔倒映水中,不時有畫舫扁舟輕輕劃過,船上閃過伊人倩影,飄來悠悠二胡聲,將夜色點綴的更加銷魂,令人心醉。後海的水和湖邊的四合院也愈發顯得沉靜,夏夜的風從湖面輕輕吹來,望著兩岸的燈紅酒綠,不禁令人如臨仙境般飄然起來。牽著寵物、蹬著拖鞋沿湖散步的老北京們與碧眼高鼻的老外們混在一起,三三兩兩衣著時尚的美女們更是風姿綽約,組成了一幕幕什剎海特有的夏夜風情。
緩步走去,沿湖而立的各色各樣古色古香的小酒吧、小茶室和咖啡館星羅棋布,各以綵燈旗旛招徠遊人,很有點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詩味。店名也土洋結合,諸如「瀕海」、「湖畔」、「左岸」、「白楓」、「邂逅」、「美人魚」、「夢巴黎」、「星巴克」、「威尼斯」、「夏日冰屋」、「胡同寫真」、「犄角旮旯」、「英派萊客」等等,不一而足,這便是京城有名的後海酒吧街。
同行的王先生是位資深報人,見多識廣,說什剎海為元大都時發掘的水域,迄今已700多年了,它曾是聯接大運河與海路的漕運樞紐,也是百市匯集、商賈如雲的貿易中心。馬可.波羅曾讚它「世界諸城無能與比」。什剎海以兩座石橋為界,分為西海、前海和後海,湖岸掩映著眾多王府、寺廟和名人故居。「老北京」都記得過去什剎海多種蓮藕,荷花市場乃京城有名的消夏場所,梁思成、胡適、周作人、聞一多、林語堂等均留下足跡。
我曾逛過三里屯酒吧街,那裡位於使館區,又有京城最上檔次的燕莎商城為伴,顧客以外籍人士和大款、白領居多,那裡酒吧也多是西化的。後海酒吧街則不同於三里屯,這裡西式酒吧與中式茶館、酒肆並存,因有幽美的水景作伴,擁有一種靜中有動、鬧中取靜的韻致,別有風味,應了當今「吃環境重於吃美味」的消費理念。據說後海酒吧街形成才十來年,原先客人多是金髮碧眼的老外,出名後也引來北京人及來京觀光出差的「內賓」。一路觀察,發現此處中高檔酒吧多為歐美格調,店面寫著英文,供應洋酒和西式簡餐,價錢不菲,倘若顧客需要,也能做出地道的北京小菜。中式酒館則多沿湖擺出一長排小桌,插上遮陽傘,經營小炒海鮮、京城小吃及北京二鍋頭和燕京、青島、百威等品牌啤酒,價格實惠。當然這是夏秋兩季才有的景觀,很像港島中環和「蘭芳園」的大排檔。
這裡的小酒館都很潔淨,服務也熱情,讓人輕鬆自在,有一種回家的感覺。為呵護這種氛圍,酒吧、飯館均不設樂隊演奏。忙碌一天的人們,暮色裡與三兩朋友憑湖而坐、把酒臨風,倒也悠然自得、別有情調。湖邊茶館則多以中國傳統竹器傢具和花鳥寫意畫作襯托,茶具自然古色古香,使茶館內外呈現一派古風古韻。我和王先生步入一家清靜的「臨湖茶室」,一邊品茗,一邊聽著老闆的京腔京韻,在茶香中品嚐老北京的傳統點心,倒也十分愜意。隔窗但見湖對面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遙遙在望,腦海不禁閃過舊電影、舊小說中京城市井風情圖,頗有些詩情畫意。
走出茶室,已經暮色蒼茫,後海四周霓虹燈一盞盞燃起,流光溢彩,將湖面輝映的猶如仙境,臨湖的大排檔早已坐滿各色客人,其中不乏老外。看得出,作為北京著名的「夜生活」腹地,這裡已成為古典傳統與現代時尚、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交匯之鄉。我脫口說了句「什剎海如北京的眉心,令京城凸顯靈動」,竟大受王老讚許,他連誇「一句好詩!」的確,在繁華的國際大都會的腹地,能有這麼一個絕妙所在,實在讓人神往,假如其他城市也能瀕河、瀕湖開闢類似的場所,既活躍經濟,又提供市民休閒之所,豈不美哉!不禁脫口詠出「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古詩來。
漫步湖濱,王老說,如果是白天,遊客在酒吧、茶館小憩之後,還可到幾步之遙的煙袋斜街賞析古玩,或去附近的深宅大院尋古訪幽,這裡的恭王府、醇親王府、慶親王府等府邸和輔仁大學遺址等,都值得一看。我知道前海西街的恭王府乃和珅官邸後花園,有「世上最大四合院」之稱,是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中國王府文化的代表,有人說它是紅樓夢裡大觀園的「藍本」。除梅蘭芳、郭沫若舊居外,這裡還有宋慶齡、茅盾、徐悲鴻、蕭軍、溥傑、馬德海、田間、張之洞、蔡鍔、張伯駒等名人故居,可謂風雲際會、紅極一時。如今這些昔日的「大宅門」多已對外開放,或闢作文化場所,供人們參觀休閒。
什剎海的夏夜真的好迷人,將北京夜生活營造得錦上添花。徜徉在霓虹燈與酒香茶香之中,忽然想起文藝復興時期的巴黎左岸。在那個文化燦爛的年代,全球頂級的作家、藝術家,如雨果、雪萊、薩特、梵高、畢加索、海明威、伏爾泰、夏加爾、達.芬奇、亨利.米勒、詹姆斯.喬伊斯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跡。我曾去梵高筆下的「花神」咖啡館,這個享譽世界的館子如今仍在營業,樓上一個房間為薩特當年所專用,其在此創作了諸多名著,桌上一塊「薩特曾在此寫作」的銘牌令人浮想聯翩……凡此種種,使左岸擁有濃郁而浪漫的人文氣質,至今風韻猶存、大受追捧。北京後海與巴黎左岸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倘能更好地開發利用那些寶貴的人文遺跡,不失為一樁大好事。不信,你隨便推開一扉塵封已久的厚厚的朱漆大門,或許便觸摸到一段扇為人知的歷史珍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