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丈量員是一個陌生的職業,單從字面看來,該是一個與數字有關的職業吧!「丈量員最重要的就是踏單車踏得頭昏腦脹時,仍然可以保持清醒,把不同的數字加加減減。」香港唯一一個A級丈量員馮宏德(馮Sir)如此說。又要踏單車,又要計算,還弄得頭昏腦脹,似乎要成為丈量員,就一定要具備四肢發達,頭腦不簡單的條件。到底丈量員是一個怎麼樣的職業呢?為甚麼有人又會幹這麼樣的苦差呢?
何為丈量員?
丈量員就是為長跑賽事量度賽道的人,現代馬拉松賽事的長度為42公里又195米,不過並非每場比賽的賽道也一樣,有時候可能會因為路面工程各原因而有所調整,而且每次的起跑點和終點都要非常準確,又要安排休息站、補給站,所以需要專業人員為每次的賽道量度,不能馬虎。坐在眼前的就是馮Sir,穿著一身運動服,數分鐘前,才坐在單車上,向記者們示範如何量度跑道,把器材一一介紹,有條不紊,現在又端正地坐著。
「成為丈量員是由馬拉松開始,一直以來都喜歡跑馬拉松,不過當時香港的馬拉松長度有很多爭辯,所以有一種使命感,想成為丈量員,為香港的馬拉松出一分力。」馮Sir指丈量員的工作分成兩部分,首先要在預定的賽道量度,一般以踏單車方式,而單車上的量度器就會顯示其賽道長度,然後作記錄,再作出調整。車胎的闊度會因溫度而有所增減,第二部分就是把有關的記錄寫成報告。丈量員的量度工作一般需要一天內完成,需時大約六小時,烈日當空的時候,連續六小時踏著單車,需要很大的體力。不過,馮Sir坦言最辛苦之處不是量度的過程,而是丈量員面對的壓力,偏差會對運動員造成影響,有機會影響賽果,所以經常要求自己重複檢查,不得有誤。
專業受挑戰
1998年是馮Sir的丈量員生涯中難忘的一年,國際丈量員分成三個級別(C、B、A,以A為最高級),當年馮Sir正好剛升上B級,要為曼谷亞運量度賽道。作為第一次為國際大型賽事量度賽道,馮Sir非常緊張,為了追求準確,他用了三款不同的儀器來量度。1998年,也是日本長跑天后高橋尚子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正正就是這個曼谷亞運,她以2小時21分47秒成績打破日本最高記錄後,成為日本女子馬拉松的最高實力的選手。但高橋尚子打破紀錄的同時,卻給馮Sir帶來很大壓力,因為歐洲評審們不相信高橋尚子可以有如此佳績,所以懷疑馮Sir量度錯誤,「我覺得亞洲人經常被歐洲人小看,回想當時的情況,亞洲評審與歐洲評審各自站成兩排,互相對視。」馮Sir當然沒有量度錯誤,重新量度賽道,馮Sir只有8米之差,而根據國際標準,馬拉松的賽道容許有42米的誤差。
丈量員的辛酸史
全球的丈量員就只有二百多個,亞洲人的數目不足四分一,所以馮Sir不時要到海外工作。
在不同地方工作,馮Sir有很多不同體驗。「有一次,在蘇州量度半馬拉松,當時溫度在零度之下,當時冷得手都震。」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丈量員要有很大的意志力,才可以堅持追求準確,馮Sir也試過傾盆大雨的時候量度,變成了「落湯雞」。不同地區對丈量員的待遇也不同,在台灣量度賽道,丈量員得到政府很大支持,會為其封路,又另派警車協助;在印度也得到當地人的支持,「去印度量度賽道時,當地派出一個團隊協助,他們以身體組成人鏈,然後衝出馬路,好讓我經過。」為了方便和安全,量度的時間定為凌晨時分。
在香港,馮Sir就曾經因為量賽道而上庭,由於比賽賽道會經過北潭涌郊野公園,馮Sir就把單車踏進北潭涌郊野公園,但原來該公園是不准單車進入,結果他被漁農處告,在庭上認罪,連解釋的機會也沒有,還自己掏錢交了1,000元罰款,幸好沒有留案底。這件啞子吃黃連的事件,馮Sir卻只是隨口一提,一笑置之,半點怒氣也沒有。
丈量員工作是一件苦差,但你知道他們的薪金有多少?答案是零。馮Sir一直以來都沒有收取薪金,義務為不同國家量度賽道,前往一些落後的國家如柬埔寨等,更要自資購買機票,還要付出自己的假期,需要額外人手時,他更會把自己的車馬費給助手作酬勞。堅持下去就是一團對運動的熱誠,51歲的馮Sir也期望,隨著馬拉松在香港越來越受歡迎,香港需要有更多穩接運動之棒的人才。 ■文、攝: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余秋婷
香港電台電視紀錄片《體育的風采—我是體育人》今晚7時無線翡翠播出第三集《42.195公里》。港台網站提供同步直播及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