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馮啟雄3D彩虹人體成像 延續達文西精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美國60年代末有一部科幻電影Fantastic Voyage(《奇妙旅行》)曾經轟動一時,講述一班乘坐潛水艇的醫護人員,在微縮技術的作用下,進入患了腦血栓的病人體中進行搭救。儘管電影特技遠未如日後的精進,但片中模擬人體內部的微觀世界,也讓觀者難以忘卻。

 今年58歲的放射專科顧問醫生馮啟雄,從事科學影像幾十年,因為厭倦了由黑、白、灰組成的冰冷醫用造影,他想出了為圖像添色的「彩虹技術」(Rainbow Technique),將電腦掃描(CT)及核磁共振所合成的三維人體微觀世界,是現實版本的「奇妙旅行」。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在香港醫學博物館舉辦的「創意放射學展覽——藝術、科學與科技的融合」開展前,記者有機會率先見到了數張馮啟雄的三維彩色人體微觀視藝作品。展廳門口,是以他2006年的獲美國科學雜誌舉辦的「國際科學與工程視覺挑戰賽」的獲獎作品《深層次》(「Deepwithin」)開題,那些如水波般的彩色條紋累積成深淺對比的縱深空間,幽藍色的背景令人瞬間沉靜,或血脈或骨節的形狀甚至厚度被清晰呈現,而當你意識到它其實是從下頜處仰視鼻腔的真實數碼成像時,你會如記者一樣忍不住驚呼出來,感歎大自然的神跡而深深陶醉於人體的幾乎完美構造中。

從工作中找尋藝術靈感

 馮啟雄個子不高,戴一副圓框細金屬眼鏡,微微有些脫髮的寬前額令他看上去沉穩而自信。放射科的工作,令他對影像造像技術深深著迷,因為常與外科醫生合作,起初他思考的是怎樣令科學影像更加直觀,以方便外科醫生在手術前準確的了解病人情況。

 「其實90年代初,3D電腦掃描儀器已開始被應用,我在明愛醫院工作時,做一次掃描要花半小時,影像質量也非常粗糙。到2003年,那時我已到東區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他們從日本買來一台16頭掃描儀,解像度高了很多,令三維影像掃描的層次更加細緻和豐富,但影像本身顯示出來是灰色的。那時我就開始構思,如果加了色彩,會不會顯示出不同的意義來?」

 那時他跟隨的主任醫生是領域內的世界權威,常常召開視頻會議給世界各地的醫生做手術示範,「他也常要求我盡量把圖像做得漂亮。做得多,你會知道取怎樣的角度、構圖,怎樣控制,可以令圖像更美更直觀。外科醫生不用全方位看圖,他們只找到出問題的部分,但我要經常看立體圖,以隨時配合他們的需要。」

 他對電腦程序一竅不通,只懂應用。他發現控制影像的色彩本身和某些數據配對,而一般的數值都直接使用灰度(grey scale),於是他就將灰度換成彩度(colour scale),一切只需滑鼠操作。一個微小的改動,竟打開了無限的創意空間。早期馮啟雄製作出全彩3D影像,到2006年隨著電腦掃描技術的不斷成熟,他嘗試將每一層電腦掃描圖的邊緣線加上一道五彩斑斕的彩虹線(後稱為彩虹工藝),利用影像的線條的重疊如等高線般,呈現疏密和區別不同的空間。「就像從百葉簾的空隙中看到了整個世界。」

 同事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不僅可以實現虛擬解剖,色彩的艷麗洩露了微觀世界的秘密,就是望著這些三維圖畫,也成為舒緩高風險手術壓力的方式。

醫生的多才多藝

 他的作品《深層次》首次利用了彩虹工藝,被「Discovery」、「LEONARDO」等世界頂尖科學期刊發表。馮啟雄視此為自己醫學事業邁向藝術領域的開始。

 「科學和藝術本來就密不可分,英文有句話叫:一幅好畫勝過千言萬語。達文西為什麼要學習解剖?就是為了讓他的畫更有說服力。這是一種嚴謹又有挑戰性的創作精神。」

 馮啟雄的醫學影像照影屬於自學,早期還未數碼化,自己還要學沖菲林。選取什麼部分呈像,哪裡的色彩要濃些,整體畫面的協調和平衡,除了訓練還有藝術的敏銳。他小時愛畫畫,「小學畫的卡通畫,常常被老師追要,剪貼下來作為書籤。」中學念皇仁書院,美術課的成績總是A。後來為了念醫科,才忍痛放下愛好,「其實醫生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冰冷,有很多人在其他方面都是天才,你看黃貴權醫生的攝影,就玩出了名堂。」他也愛攝影,最擅長拍蜻蜓和小鳥,「蜻蜓的結構特別精密,連直升飛機都比不了。」

 馮啟雄還有一對極度敏感和靈巧的手,正是這雙手,有助於他發展事業的其他方向:微創。他是香港最早實行微創手術的醫生,在80年代中做了全港第一個腎結石微創手術。「我也曾是全港第一個將無水酒精通過小針孔,打入肝癌部分殺死癌細胞。」訪問的第二天,他還要做一項治療中風的微創手術,把藥物從大腿入口千回百轉送入大腦。「微創是我的愛好,我的工作就是我的愛好。」馮啟雄笑著說。

 「我每隔十年就會做一個轉變,最早是做微創,然後轉向做癌症治療,十年前又開始做腦手術。現在電腦技術成熟,我開始向藝術發展。但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是高難度的挑戰,而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有能不斷有新的收穫。」

創新基於熱愛工作

 馮啟雄很健談,他經歷的很多手術故事多得說不完。但關於幻彩般的微觀三維電腦圖像,他感歎地是生命帶給他的震撼。他舉了一幅尾龍骨部分的脊椎俯視圖為例,其中紅色部分代表骨頭的厚度和硬度,越紅說明越厚,越淺說明越薄越軟,「你會發現,大自然構造人體時,是使用最少的骨頭建構最結實最穩定的軀幹,大自然如此精密和準確,生命是如此奇妙和美麗。」

 2008年,香港藝術博物館舉辦新媒體展,他的《深層次》也被收錄其中。現在他對顏色做了更細的調整,讓更細微的部分都增加了顏色,而出現「簡約」、「迷幻」等不同風格圖像作品,「藝術的背後是嚴密的科學依據,結合藝術和科學,也是達文西精神的體現。」馮啟雄很享受在工作中的創造,「創新的發生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但有一個前提,就是你真的熱愛你的工作。」他在訪問結束時說的最後一句話,顯得意味深長。

相關新聞
馮啟雄3D彩虹人體成像 延續達文西精神 (2011-07-07) (圖)
「創意放射學展覽——藝術、科學與科技的融合」 (2011-07-07)
陳達燊 80後回歸有機耕種 (2011-07-07) (圖)
梁思成遺孀林洙:三十餘年筆耕不輟 因為愛所以前行 (2011-06-30) (圖)
香港警察李行齊 魔術師的瞬間轉移 (2011-06-30) (圖)
新晉電影導演 電視戲劇展光芒 (2011-06-30) (圖)
黃建新 了解民族近代史是公民責任 (2011-06-23) (圖)
黃建新導演簡介: (2011-06-23) (圖)
新聞人區家麟 用行走換自由 (2011-06-23) (圖)
Stefania Lucchetti實現理想的女性領袖 (2011-06-16) (圖)
對話Stefania Lucchetti (2011-06-16) (圖)
人物簡介: (2011-06-16) (圖)
關琦安 做21世紀交響樂團的亞裔女指揮家 (2011-06-16) (圖)
孫穗芳繼續祖父孫中山的事業 (2011-06-09) (圖)
「在路上」系列(一):周榕榕 在路上的存在感 (2011-06-09) (圖)
從美國唱到香港Kevin So (2011-06-02) (圖)
司徒元傑從藝術品感受人性 (2011-06-02) (圖)
二胡大師王國潼 民樂承傳的踐行者 (2011-05-26) (圖)
關麗珍 華裔市長以做中美橋樑為榮 (2011-05-26) (圖)
萬青屴 中國畫的情誼和情懷 (2011-05-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