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展有約」系列:李敖 你們只看到我冰山的一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書展2千人的會議廳因為李敖的演講〈中國知識分子的走向〉而被擠爆,來晚的聽眾乾脆坐在走道的空地上,放眼望去,多是一副副年輕的面孔,普通話更密集地在空氣中你來我往。他們有的帶著好奇,有的帶著困惑,有的帶著激動,互相之間傳遞個照相機或手機,讓身後的人幫忙拍下自己在現場的照片,哪怕背後的主席台上,還只有一個空落落的沙發。

 今年76歲的李敖,帶來了三本近作:一個是批駁台灣學者龍應台的《大江大海騙了你》,一個是抨擊美國歷屆總統的《陽痿美國》(內地改作《審判美國》),以及反思革命方式和價值的《第73烈士》。除了《審判》一書,其餘都沒有在內地發行。

 「很可惜,我的很多東西都被埋沒掉了,大家看到的我,只是冰山的一角。」身穿鮮紅夾克、戴紅灰波紋領帶的李敖,膚色紅潤而細膩,常常漾開而去的笑容,在跟隨他十幾年的御用攝影師賴岳忠眼裡,是相由心生的美,「是靈魂的美。」賴岳忠說。

文、攝:梁小島

 在講座前的記者會上,20歲就登門拜訪李敖的香港文化人馬家輝,也舉例說明其為人如何細膩和體貼。一次他和李敖晚飯回家,路上李敖突然停下來示意等他一下,便轉進路旁一間文具店,再走出來時,手裡已有一把圓珠筆。原來,席間兩人為表達清晰,曾用紙筆溝通,李敖留意到馬家輝的筆油用完了。

 「我年輕的時候只看到李大師的勇敢、愛罵人,現在隨著自己的年紀大了,才體會到他原來是那麼細心和溫柔。」坐在一旁的李敖,雖然笑瞇瞇的聽著晚輩們對他極盡讚美,但一如既往地並不照單全收,「他們都太年輕,對我的了解有一個極限。」

留得青山在

 抿著嘴、帶著羞澀笑容的《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隨即被李敖點名上座,這位小李敖15歲、同為台大校友的人被李敖認為是在場對他認識最全面的,「我幾十年前在香港念高中時,受到他《傳統下的獨白》的影響,後來去台北念大學,看到了在白色恐怖、思想禁錮的時期,李敖所代表的一種道德力量。當今,台灣、大陸都在發生變化,李敖也要面對很多挑戰,但他核心的東西,比如正義、細膩這些人格魅力,仍然讓人很感佩。」

 還有一樣東西沒有變,就是公眾對李敖的期望。現場有廣東中山某報紙讀者協會組團來聽講座的,也有從深圳來的80後小夫妻,他們關心的問題或抽象或宏大,比如由最近的郭美美事件請李敖對中國紅十字會提供良策,比如問中國未來的走向等等,李敖倒也十分坦白,聳聳肩膀,「我也沒有辦法。」這讓在場者的觀眾難免失望,但他明白年輕人的赤子之心,反過來會勸誡小朋友們不要鬱悶,積極生活,細水長流,「我的老師殷海光49歲得胃癌死掉了,一個哲學家得了胃癌死掉,就像神父得了梅毒死掉一樣,說明他很多問題都沒有相通嘛。」

 但人們還是明顯感到當年直面強權的硬漢李敖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一方面來自年紀上的自然規律,儘管李敖說自己的聲音和性格要年輕過實際年齡幾十歲,但他也承認在走路、下樓梯時的「動作很老」;另一方面的變化是他的思想境界。

 就像賴岳忠鏡頭下的那個獨居陽明山皓首窮經的學者,我們感受不到孤冷清寡,積憤難書,而是連平時買麵包都笑語盈盈的長者的溫暖:像與世俗生活達成了某種共識,同時又享受著超然度外的自由。這一刻也許會突然意識到,那個出現在電視裡、拿著胡椒瓶站在立法院外面的李敖,也許根本就是在玩一個智者和愚人的遊戲。

 賴岳忠在一篇微博中曾憶述了李敖這麼一件事情:一次陪李敖去參觀曾關押他5年多的看守所,回想當年正值創作巔峰卻被無端端損耗在此,賴岳忠寫道:「現今他(李敖)反對入獄搞革命,他說太不值得了。他提倡用聰明的方法搞變革,他不要年輕人犧牲自由當烈士,逝水難追啊!」這個訊息在《第73烈士》一書中也清楚地被傳達出來,李敖透過對「烈士」的重新定義,強調的是個人的一時魯莽會成為歷史嬗變的人質。

硬漢不老

 然而李敖並不承認自己正趨於「柔軟」,他在記者會現場說的最多的是,「大家對我了解得太少了。」言語中有些無奈。「《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打妖怪丟了棒子,沒辦法只好去找觀音菩薩求救,觀音說,猴子,你平時對我沒有禮貌,為什麼現在前鞠而後躬?孫悟空說,我沒有棒子。我現在沒有媒體了,每次借別人的雜誌或電視台講幾句話,因為是做客人,所以要稍微客氣點。」他是指自己的電視台演說生涯。他感念兩位知己周荃和劉長樂,前者被喻為台灣有線電視的「媽祖婆」,在90年代初請李敖主持《李敖笑傲江湖》等一系列政論節目,樹立了後者直言敢罵的獨行俠形象,後因受到打壓而被迫中止;2004年《鳳凰衛視》老闆劉長樂邀請李敖重出江湖,主持《李敖有話說》,兩年共播出700多集,讓內地的觀眾新見識了李敖的風采。對於兩位的知遇之恩,李敖曾說,「沒有他們的慧眼與勇氣,李敖只是紙上英雄;有了他們,李敖才是媒體惡霸。但做惡霸,自我感覺良好,知己卻吃足了苦頭。」

 今年5月,他在新浪開設微博,跟隨的粉絲很快衝破百萬,他驚訝於這種新的傳播工具,甚至不惜犧牲手寫稿的習慣,重學打字,那140字的空間是他要佔領的平台,「希望透過媒體可以對我有多一些了解。」他對年輕一代的溝通,也做過很多的努力,「其實我的著作裡有一部分是跟現在有關係的,很可惜被埋沒掉了。我曾寫過一本《虛擬的十七歲》,內地無法出版。我做這些,別人還是不了解我,不過這也怪我自己。」在微博裡,依然能展現他的原貌,比如,依然博古論今,依然自負狂妄,「我常常自負的說,我是一個標杆,你對我的意見就可以看到你是什麼樣的人,我就是一把量尺。所以我出現以後,讓很多人感到不愉快,因為讓他們感到無地自容。」

獨愛名牌鋼筆

 問李敖現在在關心什麼問題,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回答,希望超越自己,「余光中現在活到80歲,他如果40年前死掉了,他還是余光中。表示他40年來沒有進步,寫來寫去還是那一套。我要寫過去寫不出來的書,重新開闢戰場。」李敖隨即舉起自己帶來書展的三本書 ,「我一輩子沒有出過國,看上去土土的,但過一段時間,你們會看到我寫的英文書,就知道我的英文有多好了。」他狡黠的笑著。

 邱立本去山中找李敖聊天,發現他深居簡出,常加熱冷凍食品,自己解決吃飯問題。一千平方尺的房子到處是書,但卻一塵不染,清潔打掃都是李敖親力親為。每天過午不食,晚上更不會吃飯。老婆、孩子則住在市區。除了朋友的電話和上門拜訪,他總是不斷地在寫作。

 李敖對世界名牌不屑一顧,唯獨對名牌鋼筆情有獨鍾。一次劉長樂送他一枝梅塞納斯(Gaius Maecenas) 紀念筆,他捨不得用,「要等我死後義賣。」他在微博中寫道。也是這樣一個人,曾為救助台灣慰安婦,拍賣自己的上百件字畫古董珍藏,捐出拍賣所得一百多萬美金。「要怎麼看到我冰山的全貌呢,就像鐵達尼號沉船,不需要撈起來,但到時候就都看到了。」君子慎獨,李敖把他的冰山,都藏於陽明山的書海之中了。

相關新聞
「書展有約」系列:李敖 你們只看到我冰山的一角 (2011-07-28) (圖)
查理嘉儀在香港尋找創業綠洲 (2011-07-28) (圖)
食物與愛情 葉輝書寫能看又能吃 (2011-07-21) (圖)
陳根 與竹結緣70年 (2011-07-21) (圖)
慶香港回歸所作:「還看今朝」 (2011-07-21) (圖)
陳根竹刻作品之包公及雛鷹 (2011-07-21) (圖)
陳根畫作 (2011-07-21) (圖)
余小妍 一邊感恩,一邊「賽跑」 (2011-07-14) (圖)
馬鼎盛軍識和常識 (2011-07-14) (圖)
馮啟雄3D彩虹人體成像 延續達文西精神 (2011-07-07) (圖)
「創意放射學展覽——藝術、科學與科技的融合」 (2011-07-07)
陳達燊 80後回歸有機耕種 (2011-07-07) (圖)
梁思成遺孀林洙:三十餘年筆耕不輟 因為愛所以前行 (2011-06-30) (圖)
香港警察李行齊 魔術師的瞬間轉移 (2011-06-30) (圖)
新晉電影導演 電視戲劇展光芒 (2011-06-30) (圖)
黃建新 了解民族近代史是公民責任 (2011-06-23) (圖)
黃建新導演簡介: (2011-06-23) (圖)
新聞人區家麟 用行走換自由 (2011-06-23) (圖)
Stefania Lucchetti實現理想的女性領袖 (2011-06-16) (圖)
對話Stefania Lucchetti (2011-06-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