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藝術是活的 夢幻電車啟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四架「藝術電車」正式啟行,將藝術帶進社區。

 四架滿載創意的夢幻電車已經正式啟行,將藝術帶入社區,藝術作品不再是被動地讓人欣賞,而是主動出擊,活潑地行走在軌道上,主動吸引途人的眼球。香港藝術發展局與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合辦「藝術電車:夢幻遊樂場設計比賽」,獲獎同學的作品會於電車車身展示,遊走在港島區內,是活的藝術,也是動的藝術館。

透過藝術與社區互動

 夢幻電車駛入社區,讓人知道藝術是活的。其實在創作的過程中,小小藝術家對主題反思,這互動的過程也是藝術是活的體現。今年比賽的主題是「夢幻遊樂場」,評審之一的藝術家黃國才表示:「主題讓我重新思考甚麼是好玩,現在小朋友有很多電子產品,很少與人溝通,即使溝通都是在網上,不會臉對臉的。這個主題就是讓學生多想甚麼是好玩,再而深思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次活動反應熱烈,共有247間學校參與,「有很多作品是與食物有關,也許是小學生愛吃東西,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反映出來,部分作品又會出現艾未未等時事議題,反映學生關心時事。在眾多作品中,我比較喜歡小學組作品,可能中學生多科目,要讀書,所以未必有那麼多心思。而小學生的作品手工精細,花很多心思,尤其是用泥膠創作的作品,令人嘆為觀止。」黃國才肯定香港學生是有創意的。藝術作品反映藝術家的心思,展示在車身,小小藝術家以另一種方式與社區對話。

藝術讓同學互動

 中學組的得獎作品名為「千固」,就是韓文「朋友」的意思,有友誼永固的含意,就讀伊利沙伯舊生會湯國華中學的學生指作品的對象是中年人士,希望提醒他們要有一顆夢想的童心,就像作品中的小丑,可以帶給別人歡樂,背景是運用黑白兩色,代表了都市人沉悶、死板的生活,與小丑遊樂場形成對比,想不到20還未出頭的同學可以用成熟的眼光看世界,採訪中,3位同學葉素冰、吳麗欣、葉曉紋都說得興奮。「花了4天來製作,那時候睡醒了就做,做完了就睡覺,之後起床又再做。」創作的過程既開心又辛苦,「總有崩潰時,有時做得很累,大家都靜下來,只做手頭上的工作,什麼也不說,很沉默……不過當有一個組員大笑,其他人也跟著笑。」由此可見,活動讓同學們與人溝通互動,建立寶貴情誼,這些都是學科以外的東西。而小學組得獎作品「愛.回味」,五名同學鄭天穎、馮綽瑤、何綽喬、余穎芯和余穎茵都表示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透過與家人溝通,了解很多舊日小食。

 藝發局藝術推廣委員會主席古天農說:「將藝術作品流入民間,讓學生自信、自豪,讓香港人知道我們是重視藝術,也讓人明白他們(得獎同學)就是我們明日的藝術家。」展示同學作品的藝術電車這個月會在港島區行駛,大家不妨多看兩眼,欣賞一下同學們充滿創意的作品,這群小小藝術家實在需要我們每一個的支持與認同。另外,「藝術電車:夢幻遊樂場設計比賽」的得獎作品亦會於九月中旬在尖沙咀K11購物藝術館內展出。

 ■文、攝: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余秋婷

相關新聞
尋找傑出男兒系列(二) (2011-08-06) (圖)
前瞻網絡發展 以亞洲域名 開拓更大的世界 (2011-08-06) (圖)
藝術是活的 夢幻電車啟航 (2011-08-06) (圖)
中學組大獎 (2011-08-06) (圖)
小學組大獎 (2011-08-06) (圖)
李小龍珍藏品 緬懷一代武俠巨星 (2011-08-06) (圖)
不只關心 更要反思 作家以文字為社會發聲 (2011-08-04) (圖)
加藤嘉一 把中國當作一輩子的事業 (2011-08-04) (圖)
李承鵬 以評論走在人間路上 (2011-08-04) (圖)
行走方圓之間 坐看《土樓神韻》 (2011-08-02) (圖)
農家出身總導演的土樓情 (2011-08-02) (圖)
「四句頭」客家山歌表真情 (2011-08-02) (圖)
客家女清水出芙蓉 (2011-08-02) (圖)
吟誦古籍 (2011-08-02) (圖)
當汽水瓶遇上顏料 夏日玻璃畫藏物語 (2011-08-02) (圖)
政治人物汽水瓶 (2011-08-02) (圖)
「清明上河圖」系列之一 (2011-08-02) (圖)
「Landmark North上水廣場.夏日玻璃畫藏物語」 (2011-08-02)
尋找傑出男兒系列(一) (2011-07-30) (圖)
Card Game賽場上的魔幻人生 玩遊戲是終身職業 (2011-07-3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