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華文創作生態面面觀(中)
副刊專題一連三期的「華文創作生態面面觀」系列,通過與今年書展蒞臨香港的六位作家對談,去發現華文創作生態的最鮮活面貌。
做一位公眾意見領袖就意味著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言論不是為了取悅人,而是為了警醒人,這便要經受種種壓力與質疑之聲,特別是將這言論化為文字、落實於寫作,白紙黑字留下供後人考據對證的文字時,便更需要精準理性的思維以支撐自身獨特觀點。李承鵬和加藤嘉一,是兩位身份背景截然不同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相同的評論者,前者是資深球評人出身,後者以學生身份在SARS疫情高峰時從日本來到北京大學入讀,但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有過媒體從業經驗,有著媒體人對社會格局獨有的敏感度。而身為寫作者,他們亦同樣關注中國社會,並有勇氣承擔。無論讀李承鵬的《李可樂抗拆記》,或加藤的《中國,我誤解你了嗎》,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字風格中,我們都能看到他們對社會的反思。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部分):彭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