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行走方圓之間 坐看《土樓神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族人推舉出的「醉酒公」手執麵槌,在新郎身上滾動,滾左邊喊「早生貴子」,滾右邊喊「又生貴子」。

 「步步登高,方圓樓頂」,對於不少遊覽過「土樓之鄉」福建永定的港人,聞此詩句,如詩美景便躍然眼前。方圓之間承載著厚重的客家文化,卻未必細細體味。一個農民出身的導演,帶著一群充滿泥土芳香的客家子弟,演繹名為《土樓神韻》的大型原生態客家風情歌舞集,曾在兩岸掀起「土樓旋風」,目前正靜待在香江展開風情畫卷的時刻。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舒婕 盧麗寬 龍岩報道 圖:賴永生

 這部起先為了建國60周年相關活動創作的歌舞集,編劇、創作、排演,用時僅僅100天。經過兩年、數十個城市的巡演雕琢,羽翼漸豐。用總導演賴永生的話說,「草班子」的舞姿歌喉雖然無法媲美科班演員,但即使面對的只是道具土樓,汩汩流露的情感在60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卻能一直縈繞在心頭。

 閩西的廣袤大地,一批批為躲避戰亂痛別故園的中原漢人千里跋涉,在這裡夯牆築屋、拓荒開田。沖天的號子,喚醒了曠野高山;堅實的夯幫,夯出了天圓地方的希冀。在這次悲壯的遷徙過程中,鑄就了一個新的民系在閩粵贛地區誕生——客家民系。

 《八閩通志》中記載:「永定縣,貧者栽山種畬,而鮮行乞於市」。作為全場首篇,《土樓夯歌》展示的便是客家先民篳路藍縷的南遷史,披荊斬棘始終透著希望之光。不過即使是作為客家後人的歌舞集演員們,在最初的排演中,也出現了理解上的偏差。「不少孩子誤認為先民們是去逃難,只有痛苦,沒有希望。」賴永生感慨,歌舞集的編排,不僅是對世人展示客家文化的機會,對新生代的客家人,同樣是重新認識本族文化和歷史的過程。

篳路藍縷 孕育曙光

 南來遠過一千年,禮俗仍留三代前。領舞賴敏君對於第二篇章《土樓人家》中集中表現的謎語山歌、討晡娘、請春牛等客家風俗並不陌生。「小時候看過討晡娘,房前屋後都熱鬧極了。」談及婚嫁,這位年輕的教師兩腮緋紅。

 土樓客家人沿襲至今的婚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中原一帶的「六禮」遺風。 第二篇章中的「討晡娘」一節,還原的便是新娘花轎到了男家大門口時的各項禮儀。過米篩、跨火盆,鞭炮鼓樂齊鳴。新娘一跨進門檻,便把紅棗、花生、糖果撒滿門廳,寓意進門後早生貴子、夫妻甜甜蜜蜜。族人推舉出的「醉酒公」手執麵槌,在新郎身上滾動,滾左邊喊「早生貴子」,滾右邊喊「又生貴子」,風趣活潑。

耕讀傳家 四海流芳

 整部歌舞集給記者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第三篇章中對於土樓客家人崇文重教的著墨表現。身著肚兜的稚童,在私塾師傅的引領下吟誦古籍,在母親的敦促中習字,足以印證「送子千金,不如教子一字」的客家民間俚語。

 法國人來里查斯在《客法詞典序》中的表述更為直白具體,他說,如果按照人口比例,客家教育普及「不但中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趕得上,就是歐美各國相比之下亦不多見」。若需佐證,永定裕德樓中的「求是學堂」、承啟樓後側的學堂都是很好的例子。

 在序幕和尾聲中呼應出現的石筆,也是客家人碩學英才的標誌。古時候,凡是及第者便可以根據功名等級、品位高低在本族祠堂前豎起石筆,在族譜中亦有記載。

 祖籍永定下洋的台灣桃園縣長吳志揚在與記者交談時,便提到「小時候要壓歲錢,要用客家話要,不然長輩就不給」。「不忘祖宗言」的教育理念,便是客家文化沿襲傳播、生生不息的奧妙所在。

相關新聞
行走方圓之間 坐看《土樓神韻》 (2011-08-02) (圖)
農家出身總導演的土樓情 (2011-08-02) (圖)
「四句頭」客家山歌表真情 (2011-08-02) (圖)
客家女清水出芙蓉 (2011-08-02) (圖)
吟誦古籍 (2011-08-02) (圖)
當汽水瓶遇上顏料 夏日玻璃畫藏物語 (2011-08-02) (圖)
政治人物汽水瓶 (2011-08-02) (圖)
「清明上河圖」系列之一 (2011-08-02) (圖)
「Landmark North上水廣場.夏日玻璃畫藏物語」 (2011-08-02)
尋找傑出男兒系列(一) (2011-07-30) (圖)
Card Game賽場上的魔幻人生 玩遊戲是終身職業 (2011-07-30) (圖)
悠揚樂聲中尋找神童 (2011-07-30) (圖)
日本文化的兩個極端 從京都藝術到拖鞋乒乓 (2011-07-30) (圖)
「海港城.細味京都」展覽: (2011-07-30) (圖)
華文創作生態面面觀(上):小說作者的生命體驗 生活即靈感,也是動力 (2011-07-28) (圖)
九把刀—台灣暢銷新生代 (2011-07-28) (圖)
笛安—80後的扎實沉澱 (2011-07-28) (圖)
台灣獨立出版的啟示 (2011-07-28) (圖)
看不見的文化遺產 (2011-07-26) (圖)
總結: (2011-07-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