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的總量已經達到4,000萬~5,000萬人左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日前發佈的《2011年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集體土地被大量徵用,失地農民作為農民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數量迅速擴大。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的總量已經達到4,000萬~5,000萬人左右,而且仍以每年約300萬人的速度遞增,預估到2030年時將增至1.1億人左右。據抽樣調查,有60%失地農民生活困難。
這份由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完成的報告顯示,中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之後,由於人口和產業在城市迅速集聚,城市空間規模空前擴張,城市邊緣區集體土地大量被徵用,其上的農民逐步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目前,全國失地農民的總量已經達到4,000萬~5,000萬人左右,而且仍在以每年約300萬人的速度遞增。
被徵土地浪費嚴重
現代農業經濟理論認為,每徵用一畝土地,將伴隨著1.5個農民失業。依照《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0~2030年的30年期間,佔用耕地將超過5,450萬畝,即失地農民將增至1.1億人左右,據抽樣調查,有60%失地農民生活困難,沒有因失地影響基本生活的只佔30%。有81%的失地農民對未來生活擔憂,其中擔憂養老佔72.8%、經濟來源佔63%、醫療佔52.6%。
在大規模徵地的同時,城市土地浪費與低效利用現象嚴重。據國土資源部2008年10月發佈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全國城鎮規劃範圍內共有閒置、空閒和批而未供的土地近26.67萬公頃(400萬畝)。1997年—2005年,鄉村人口減少9,633萬人,而農村居民點用地卻增加了近11.75萬公頃(170萬畝),說明農村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普遍較低,徵地規模確實大於土地的實際需求。
3成農民上訪涉徵地
研究人員指出,失地農民轉變為城中村居民之後,政府沒有很好地承擔起為城中村民就業轉型、社會保障以及長期發展的服務和管理職責,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農民上訪中有60%與土地有關,其中30%又跟徵地有關。
同時,徵地擴大化加劇了城中村問題的產生。城中村宅基地雖然仍屬於農村集體土地性質,但由於相對區位條件的變化,土地的實際價值大大提高,處於生計斷層狀態的城中村民在經濟理性支配下,必然會積極求取土地收益並盡力擴大受益規模,因而導致嚴重的違章亂建現象,最終使城中村淪落為環境惡劣、安全隱患突出、人口管理混亂的地區,被視為城市肌體上的病斑。城中村問題的產生是人的城鎮化嚴重滯後於土地城鎮化的結果,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外在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