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日漸提高,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亦致力發展成為國家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為鞏固、提升香港的金融中心優勢,中央政府持續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在「十二五」規劃中更明確表述,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而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日漸提升,香港可望憑藉人民幣業務先行者的優勢,令本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以鞏固之餘,繼而更上一層樓。
港人了解人幣投資價值
自2004年起,香港銀行獲准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比如存款、兌換、匯款及信用卡,縱然業務是較簡單的,已令香港開始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及金融基建;銀行經營層面變得多元化,開發相關金融市場及產品,以至培訓相關金融人員;同時,令普羅市民更廣泛地接觸人民幣,由以往只以人民幣作日常支付消費用途,開始了解其投資價值。
2007年中央進一步容許內地金融機構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07年7月國家開發銀行來港發行首隻50億元(人民幣,下同)兩年期的人民幣債券。至09年6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驗期啟動,中央批准內地五個城市365家企業,及東盟的貿易試用人民幣結算。到2010年7月,人行與金管局修訂《人民幣業務清算協議》,容許個人和企業可以透過銀行進行人民幣轉賬及支付,從而人民幣保險及基金等產品得以衍生。
港人幣存款增至5500億
香港的人民幣市場產品逐漸豐富、存量增加,銀行間短期拆借市場和衍生產品市場應運而生。首先香港的人民幣存款量已錄得井噴,半年內以倍數增至5,500億元;人民幣債券方面,本年上半年共38家機構發行427億元人債。於09年中啟動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結算量由09年半年的僅100多億元,增至2010年全年達5,064億元,而今年上半年更已達8,000億元,遠遠超越去年全年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