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個人遊已成拉動香港旅業和相關服務業的火車頭,為港經濟貢獻良多。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98年亞洲金融危機餘波蕩漾,兼逢03年沙士疫情摧折,令香港經濟沉入谷底,中央政府隨即推出一系列挺港措施,尤以開放個人遊,即時帶動香港經濟復甦。隨著個人遊城市持續增加及多項便利措施出台,個人遊已取代旅行團成為內地客訪港主流,截至去年的7年裡,有逾6,000萬人次透過個人遊措施來港,為港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數以千億元計;單是去年,整體訪港總客量創歷史新高,達3,600萬人次,內地客佔逾2,200萬人次,當中63%是個人遊旅客,成為拉動香港旅遊業及其他相關服務行業發展的「火車頭」。
已成拉動港旅業火車頭
根據香港旅發局數字,內地未推出個人遊措施前,訪港內地客量增長平穩,2002年訪港內地客錄得682.5萬人次,及至2003年香港爆發SARS疫症,香港經濟大受打擊,各地訪港客量急跌,內地即試行個人遊政策,先在廣東省及京滬等相對發達城市推行,迅即獲內地居民熱烈申請,該年全年內地客量錄得846.7萬人次,按年急增24%,反映個人遊措施有助吸引內地客來港旅遊,假如將2002年未落實個人遊措施前的內地客量,與去年內地客量比較,短短8年間,急升2.5倍。
一簽多行及非深戶助力
隨著內地持續開放個人遊城市,以個人遊簽注來港的內地客愈來愈多,2003年7月推出個人遊措施,7至12月內地訪港旅客升至523萬人次,當中約66.7萬人次持個人遊簽注來港,佔期內內地訪客近13%;直至去年內地訪港總客量高達2,268.4萬人次,個人遊旅客佔1,424.4萬人次,比例旋即躍升至63%,目前個人遊已成為內地客來港的主流﹔而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及「非深戶個人遊」等簽注,更是大力推動深圳及廣東省的旅客增加來港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