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17個語言、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程度、財政狀況迥然不同的成員國組成的歐元區,已因債務危機深化,正搖搖欲墜。圖為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大樓和歐元標誌。新華社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研究處研究員卓 亮
歐債危機最近不斷惡化,債市顯示希臘違約風險超過9成。在過去兩年,歐盟,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三駕馬車」曾多次對希臘施予援手。但是多番救援並沒有解決問題,希臘近日宣佈在今明兩年均不能完成早前定下的削赤目標,政府破產的可能性大增。至今為止歐洲領導人經過多番磋商後仍然沒有拿出有效行動阻止危機擴散,核心國之一的意大利先後被標準普爾和穆迪降級。
意大利為全球第八大經濟體,國債總額卻是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若然意大利繼續深陷泥潭,很難看出有任何組織能夠將其拉出。現時「拖延時間」的責任落在了曾經被認為是全球最獨立的歐洲央行上。歐洲央行通過印鈔在債市上購買意大利國債,力圖壓低該國債息。
此舉的長期效用值得懷疑,但是副作用卻立竿見影。在貨幣供應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歐洲通脹迅速抬頭。9月份歐元區CPI從8月份的2.5%水平升至3%,換句話說,在一個月內,整體物價上升速度加快了20%!因此,歐洲央行已嚴重受制,除非完全漠視通脹壓力,否則很難再繼續支持其成員國國債。
事實上,不少學者在歐元面世之前已經表示缺乏統一財政聯盟的歐元區很難單單作為一個貨幣聯盟長期生存下去。大部分市場參與人士曾經把歐元崩潰的預言視為天方夜譚,但是隨著歐元區弊端的不斷湧現,維持現狀的代價越來越大,歐元區解體的概率正逐漸增加。由17個語言、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程度、財政狀況迥然不同的成員國組成的歐元區正搖搖欲墜。之前的市場共識是解體的代價太大,所以各國領導人會不遺餘力力挽狂瀾。
然而,如果危機不斷擴散,拯救行動所需資金和政治資本亦隨之上升,情況將會變成是拯救的代價太大,無人願意繼續無止境付出。在此異常凶險的外圍環境下,本文著重探討歐元區一旦解體將對全球資產市場造成的影響。(歐元區解體係指歐元作為一種貨幣退出市場,與歐盟無關。)下列五點總結了該事件可能對匯市、商品市場、股市造成的影響。
一、美元維持長期強勢。美元在最近10年以來的貶值與歐元的出現完全吻合,因為從經濟體規模和流動性來看,全球只有歐元有能力挑戰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自從歐元在2001年全面流通後,美元立即逆轉多年的升勢掉頭向下。一旦歐元區貨幣聯盟瓦解,失去唯一競爭對手的美元極有可能重新步入長期升值的周期,而美元佔貿易結算和外匯市場交易的比重亦勢必急增。
然而,美元的強勢不會一面倒。由於德國社會厭惡通脹,要求幣值穩定,屆時重現的德國馬克將會是其中一個最強的貨幣。在歐元面世前德國馬克一直是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佔比為13.8%,僅次於美元而遠高於英鎊和日圓。同時,有了德國馬克此避風港,北歐各國貨幣和瑞士法郎的升值壓力亦有望減少。(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