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宏証券及資產管理董事 黃敏碩
內地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認為,外匯儲備需約達GDP的兩成,以此推算,國家只需要一萬億的外匯儲備。然而,國家外匯管理局數字顯示,上半年國家有接近3.2萬億美元(下同)的外匯儲備,而美國國債乃當中主要組成之一,據美國財政部統計,截至七月底,國家共持有超過1.17萬億的美國國債。如何合理運用此數額巨大的資金,達致分散投資風險,在市場上一直引起廣範的討論。適逢歐國債務危機仍在演化當中,國際市場對國家使用外儲,購買歐洲債券,以穩定當地市場的聲音越來越高。
事實上,從長遠角度而言,國家外匯儲備的使用及配置確有一定的優化空間,惟當下環球投資境況欠穩,在現時未宜對外匯儲備結構做出重大的轉變,短期內宜續以審慎穩定,作為外匯儲備投資的主要方針。
「歐元之父」蒙代爾表示,按照他個人對國家外匯儲備的分配建議,他會用當中的三分之一購買美債,同時表示德國國債違約的機會相當小,可放心購買,另不建議中國投資美國股市,惟就可透過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投資原材料及農業。
歐洲債務危機持續,而德國在維持歐元區穩定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亦因此需承擔較大的責任,另環球經濟不明朗,該國的經濟難免受到一定打擊,並影響其貨幣的穩定性,加上歐國之間互相持有其他國家之債券,一旦希臘債務危機未能受控,不排除會出現蔓延的情況,屆時將對整個歐元區的經濟構成重大衝擊。
投放農業原材料值得探討
縱然德國的經濟基調較佳,違約風險有限,但在刻下投資德國國債,其風險仍是不容忽視,更遑論其他深處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相反,美國經濟即使有再度陷入衰退的機會,但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加上美元仍是主要商品結算貨幣,市場料續以美元為避險貨幣,美債仍屬較安全的投資,國家亦因而未有分散外匯儲備投資的迫切性。
再者,國內經濟受外圍影響,宏觀經濟亦浮現眾多問題,在控制通脹,收緊市場流動性之餘,也要考慮到緊縮措施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相信當局將把焦點放於應對內地經濟調控,而暫不會著力於深化外匯儲備,預期當局不會大量投放歐債,只會作出有限度的支持。至於以外儲投放外國資源,其可取性則相對較投資歐債為高,亦有利於國家長遠經濟發展需要,值得當局作出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