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於1997年訪美時與前美國總統克林頓會晤。資料圖片
到了江澤民時期,中美關係面臨許多困難,如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對華「全面制裁」、1995年允許台灣領導人李登輝訪美、阻撓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2001年中美軍機相撞事件等。不過,中國仍堅持在衝突中不斷與美國合作、溝通,令中美關係不斷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這時期的中國對美政策可被總結為以下4點:
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1994年,在中美首腦會晤中,江澤民提出雙方都著眼於世界大局,從更廣泛範圍和長遠觀點處理中美關係。
1997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中美發表《聯合聲明》,開始確定兩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
爭取高層交往接觸
中國領導人積極推動中美高層的互訪機制。1994年,江澤民曾提出中美要增進相互間的來往和交流,特別是高層互訪和接觸。
1997年,江澤民訪問美國;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回訪中國;1999年,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問美國。除高層互訪外,中美領導人還積極利用各種國際會議場合(如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等)會見,商討雙方關注的問題並交換意見。
推動經濟合作發展
江澤民於1994年指出,中美要相互尊重各自的國情和選擇,擺脫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對兩國關係的影響,以友好的精神處理相互間的一切問題;中美還要充分利用各自經濟的優勢和特點,在平等互利基礎上推動兩國經濟合作全面發展。
1998年,克林頓訪華,雙方簽署一系列合作協定,促進中美經濟和貿易合作的健康發展。朱鎔基在1999年訪問美國,美國支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加強國際事務磋商
另外,中國亦積極加強兩國在國際事務和國際組織中的磋商與合作,在解決世界熱點、環保、緝毒、反恐及走私等問題上展開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