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名人面對面:無相無無相 楊惠姍以琉璃為生命語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琉璃工房」來香港開分店時,筆者已被其展示的琉璃作品所吸引,一直在想究竟如何可以做到,因為造型很有現代感,但又具備中國傳統藝術的美,所以筆者早立下「宏願」,以在家中放置一件「琉璃工房」的作品作為人生其中一個目標。最近,「琉璃工房」的創始者及藝術總監楊惠姍在香港舉行「無相無無相—楊惠姍琉璃藝術創作展」,首度在港展出「無相無無相」系列共15件作品。

創立中國第一個琉璃藝術工作室—「琉璃工房」的楊惠姍,在上世紀70年代,是台灣最有名的電影明星之一。在她10多年的從影生涯中,主演過120多部電影,憑著《小逃犯》及《我這樣過了一生》連續兩年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又憑《玉卿嫂》獲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1987年,她和導演丈夫張毅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毅然離開電影界,投身當時在華人社會還很陌生的現代琉璃藝術行業。 ■文:曾家輝 攝(部分):莫雪芝

坐在筆者面前的楊惠姍說:「我們跟文匯也頗有緣,因為我們1995年首次在上海舉行展覽會,那時便得到上海文匯報及台灣中國時報的支持。」

楊惠姍還是有些明星味,說話很有魅力,跟我在其他雜誌看到的訪問及最近她和張毅上台灣訪談節目《小燕之夜》中的她,印象很接近。她和筆者握手時很有力,應該是20多年來從事琉璃創作「鍛煉」出來的成果。

問:為甚麼選擇琉璃?

楊:我覺得我前幾世是做琉璃的,但做得不好,所以這一世也是做琉璃,希望今世有所為。我所指的不是要賺多少錢,又或是要得到甚麼地位,而是以琉璃打動人心,以我的作品來結善緣。我記得有一次在台灣舉行展覽時,有個母親告訴我,他的兒子每次去看展覽活動時,一入去便不見蹤影,但來到我的展覽,他反而耐心地逐個細看,我真的很高興。

問:對於琉璃,現在和最初投身時的心態可有分別?

楊:當初從演員轉到琉璃,是想清楚才下的決定。琉璃工房1987年在台灣成立,明年是第25年了,我對琉璃的心從來沒有改變,因為我找對了—找到一個可以表達自己的藝術語言,這是很難的,很多人找了很久才找到。琉璃這種具擬人性及文化內涵的材質,讓我這麼多年來可以說出我想說的話。25年好像很長,但其實又不是很長。

在技巧上,我還是想有突破,腦海也有很多想法,希望可以完成。但世事不一定如你所願,不是努力就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我經過多年的實驗,結合脫蠟鑄造和熱澆鑄的技法,以複鑄法創作了這個「無相無無相」系列—即是將事先已脫蠟鑄造好的佛像預熱,之後放在沙模中,澆入熔化玻璃液,再封住、凝固,中間有很多工序,所花的精神及時間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問:為甚麼認為琉璃可以表現出「無相無無相」這主題?

楊:琉璃是透明的,易碎,在不同的光線下會有各種變化,我覺得這種材質有警示的意義,看到與看不到之間,無論是佛像也好,或是其他造型,最重要的是它們的內涵。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打動人心,提醒大家生命絢麗,卻很脆弱、無常,但就是因為如此無常,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熱切地擁抱人生。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無相無無相」系列在似透非透的立體空間裡升起氣泡,很美,但很虛幻,實在,卻又令人感到不能掌握,就好像生命一樣。在佛教觀念中,人生的真正智慧是看清一切「相」都是虛妄的,進而展示看清人間虛妄之後又擁抱人間的慈悲,我就是透過「有相」去表現「無相」,進而提供一種「無無相」的創作思考過程。

問:你認為你的作品是不是一種純粹的創作?

楊:藝術家可以透過作品來作出種種的批判,反映自己的想法,而我的作品總是圍繞著生命、愛等主題,或者希望可以達到一種教化的作用。我不是要說甚麼大道理,而是希望可以利用琉璃這種特別的材質,塑造出令人有所啟發的造型,除了「無相無無相」外,我們也推出其他不同的系列,包括「花好月圓」、「澄明之悟」等,從佛像、觀音、牡丹花,到可愛的豬,希望可以令更多人感受到我對生命的看法。

問:25周年會有甚麼特別的計劃?

答:明年是琉璃工房25周年,想做的有很多,當中包括一個2米高的千手觀音像,這個可說是挑戰琉璃藝術的極限,希望可以成功。明年將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展覽,還有推出一些比較概念化的創作,想做的真的有很多。

「無相無無相」系列在1998年底於英國Victoria & Albert Museum正式發表,接著在2001年,受邀在美國Bowers Museum of Cultural Art展出,2004年又受邀到法國Galerie Capazza展出。筆者看到「無相無無相」的作品,但自知不懂佛理,沒有慧根,但或許如她所說:在看到與看不到之間,反而令人有一種感受。不知是因為琉璃之美,或是技術之高,又或受楊惠姍對生命的看法所感動。那佛像,或觀音,或蓮花,又或是那些泡沫,都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個頓悟。

相關新聞
名人面對面:無相無無相 楊惠姍以琉璃為生命語言 (2011-10-22) (圖)
楊惠姍小介: (2011-10-22) (圖)
作品「隨處菩提」 (2011-10-22) (圖)
楊惠姍正製作琉璃作品 (2011-10-22) (圖)
無相無無相—─楊惠姍琉璃藝術創作展 (2011-10-22) (圖)
名人指教:吳嘉寶 香港是如此「灼爍」 (2011-10-22) (圖)
灼爍之港:香港當代攝影展2011 (2011-10-22) (圖)
名人短打:Paisley Livingston教授欣賞藝術是這樣的 (2011-10-22) (圖)
名人面對面:甘志強 籠外籠內的都是藝術世界 (2011-10-15) (圖)
甘志強簡介: (2011-10-15)
後記: (2011-10-15) (圖)
名人短打:Vernon Ellis爵士:軟實力有巨大實力 (2011-10-15) (圖)
何周禮:好的建築設計才可歷久常新 (2011-10-15) (圖)
集成眾妙 以藝蘊神 書法家劉成 (2011-10-08) (圖)
名人教路:戴夫索莫尼 當人遇上真正的野性 (2011-10-08) (圖)
《野性邊緣》(共3集) (2011-10-08)
名人面對面:是銀也是雪 羅啟妍在這時代的宋瓷行動 (2011-10-01) (圖)
名人教路:李紅軍「紙」在人頭以外的世界 (2011-10-01) (圖)
一代名記曾敏之:琴心劍膽著文章 (2011-09-24) (圖)
曾敏之生平: (2011-09-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