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文章病院」,記得這個詞兒還是半個世紀以前,由一些中學生雜誌所設立的。中學生的文字需要診斷,由文字「醫生」給藥,完全正常。但一些號稱「新聞界出身」、「寫文發話,從不必向誰交代」的長期專欄作者,寫文立言,總應該向讀者立個榜樣、有個交代,不然,教壞「細路哥」,也影響報紙的信譽。
本來不想饒舌:但實在看不過眼,今天且將她的一篇文字,推進文章病院解剖。
「由層次高許多,或該說,格調更低的政治家僕代為消費」。這是罵人的話。坦白地說,就是罵鄧忍光和林瑞麟。
她的意思是說,已經罵過鄧忍光,現在再罵林瑞麟,於是說林比鄧「格調更低」,現在公眾已轉移視線,把視線集中到林身上。
這些政治人物,是水平高低的問題,不是「格調」的問題,這裡用詞不當。至於甚麼叫「政治家僕」,實在費解。「代為消費」,更是荒唐。視線轉移了,這是甚麼「消費」?
而民間反應,有四字概括之曰:「小人得志」。本市口語中,小人得志的下一句,通常是「語無倫次」。一般的成語是:「一人得志,雞犬升天」;或者是:「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小人得志,氣焰熏天」。從未聽過小人得志,一定要「語無倫次」的。
「我加入政黨,不等於沒了自身。」加入政黨,肉身便變了一縷輕煙?她想說的,意思是並不等於自己沒有主見,這是用詞不當。
「但政治理念卻說,不必投訴,不必似哭喊娃娃,更無打擊士氣了鬼影幢幢?」政治理念是個人嗎?這裡欠缺了個主詞。打擊士氣之後,為甚麼又是鬼影幢幢?她是要說:「不必杯弓蛇影」,用錯成語了。
至於所謂「消遣民意」、「那敢情好」、「不大忽然地」這類費解的詞兒,在語體文中任意穿插,更令人看得頭昏腦脹。
過去香港有名家寫「三及弟」的文章,令人拍案叫絕。因為他們把語體、文言文、廣東話混成一體,頗為神妙。但這位仁姐的文字,卻不敢恭維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