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靠近青山公路的「芳園」牌坊,一旁的柱上可見「達德學院」四字。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勞雅文)在62年前的2月底,達德學院停辦,這個歷史的一刻,也為學院與香港文匯報拉上少許的淵源。劉智鵬指,1949年2月24日,全港只有2份報章提及達德停辦的新聞,其中一份就是文匯報,有關報道亦特別提到學院的貢獻,以及就安置學生提出建議。劉智鵬指,類似的檔案文獻是進行研究時的珍貴資料,但因年代久遠甚為缺乏,至於有第一身經歷的老校友,很多亦因年紀老邁先後逝世,研究過程相當困難。
劉智鵬指,因當年的時代背景,與達德相關的文檔紀錄相當缺乏:「由於學生的政治背景,他們的資料紀錄於重返內地時多會被銷毀,以免受到當時的政治迫害。」他解釋,學院雖為共產黨及左派民主人士設立,但由於崇尚自由的學風,曾有一段時期,學生會被質疑其政治取向,甚至會以此作罪名:「你為何要讀達德,讀過就要坐監。」
研究資料來自校友口述
正因如此,是次研究的資料多來自校友的口述歷史,但他坦言:「已經少之又少。」在達德1,000名校友中,相信仍活著的只有約200人,而且年紀大多接近80歲。他透過在香港、廣州、北京與校友面談,又以書面訪問約100名校友,以重塑當年學院的生活。
至於達德學院舊址的馬禮遜樓,在2004年已被政府列為法定古蹟,為政府首個引用《古物古蹟條例》將認為有價值的私人業權列為法定古蹟。劉智鵬表示,即使舊址未來有其他發展,也希望業主能「大方點」,讓更多市民可重溫這歷史中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