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出口」自家垃圾 眼不見為乾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

環保責任

 在全球化下,香港在這10年中,廢物「越境移運」的情況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乃建基於國際間買賣廢物用作循環再造的商業貿易日益頻繁。在珠三角地區,由於華南地區的製造業迅速增長,在香港輸入、輸出和轉口的廢物也大量增加,成為地區廢物貿易的一分子。  ■莊達成 資深通識教育科教師

作者簡介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新高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內地經濟發展迅速,對節能減排的要求、訴求也日益提高。而在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中,將會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並以一定的比率增長。這為本港的環保企業帶來新商機,甚至吸引本地的環保企業北上珠三角、華南地區發展。 

資料三:《擴闊經濟基礎:環保產業》

 政府大力投資於環境基建和環保項目超過300億元,並採取多項政策促進環保和相關專業服務的發展,如設立環保園、推動碳審計和推廣使用電動車,並協助環保業界把握內地的商機。

 ■資料來源:《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施政成果》,頁18

資料四:6間回收再造公司獲批環保園租約

 6間回收再造公司獲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批出位於環保園第二期地段的租約。環保署發言人說:「是次招標反應踴躍,共收到由27間公司遞交共64份標書。環保園第一及第二期匯聚處理各類香港常見回收物料的循環再造工業,是政府支持本地環保回收產業的重要設施,有助推動回收再造業的發展,並配合政府不斷推行的減廢回收政策。」 

 獲批環保園第二期地段租約的公司資料如下:

公司          主要回收廢料種類  土地面積

            (平方米)

眾裕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廢金屬        10,000

新遠企業有限公司    廢鉛酸電池      10,000

嘉華建築材料有限公司  建築廢料       10,000

瑞田環保有限公司    廢電腦及電器     8,500

億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  廢電腦及電器     5,000

安發隆電器五金有限公司 廢橡膠輪胎      4,400

 連同第一期及已在第二期落戶的2所資源再生中心,環保園租戶合共14間,行業包括回收再造廢木料、廢食油、廢電器及電子設備、廢塑膠、廢金屬、廢電池、廢橡膠輪胎及建築廢料。2所由非牟利機構營運的資源再生中心,處理廢塑膠和廢電器。現時環保園已提供190多個職位。預計環保園在全面投入運作後,總共可創造約750個職位。環保園是政府其中一項促進本地環保業的重要措施。環保園以業界可負擔的租金,提供長期土地,以及海陸運輸、水電供應、污水渠和通訊系統等設施,以促進和鼓勵環保業投資,引入先進及具成本效益的技術,處理本地的回收物料。

 ■資料來源:環保署《新聞公報》,2011年9月2日

想一想

2. 參考資料三,政府在環保產業的政策能否回應環保團體所關注的問題?試加以討論。

 

3. 參考資料三、四,你認為有甚麼因素令環保業界在廢物回收再造方面能進一步發展?試加以解釋。

 為改善香港空氣污染的情況,政府當局期望巴士公司能全面使用電動巴士。但有輿論認為,政府應先解決巴士路線重組問題,對部分客量不足的路線,巴士公司應先考慮使用單層巴士,減少污染,又可為巴士公司節省成本。

資料五:環保巴士*

 在未來的巴士新專營權中加入條款,要求巴士公司在更換適齡退役柴油巴士時,使用零排放或最環保巴士。政府為此作好準備,除鼓勵巴士公司試驗混合動力巴士外,會要求所有專營巴士公司,盡早試用屬於零排放的電動巴士。建議撥款1億8,000萬元,供專營巴士公司購置36輛電動巴士在多條路線試驗行駛,以便全面測試電動巴士在不同環境、不同路線下的運作表現。如測試成功,政府會在顧及專營巴士公司及乘客的負擔能力下,以最合適的方法推動巴士公司更全面使用電動巴士。

 ■資料來源:《2011-12年施政報告》,頁26

*註:相關資料經過修訂。

資料六:調節香港交通擠塞措施

 為推動使用環保巴士,執行巴士專營權的條款,要求巴士公司所採購的新巴士須採用巿場上最新及獲確認的環保技術;鼓勵巴士公司調配較環保車輛行走繁忙道路;按實際情況把採取環保措施列為遴選新巴士路線組合營辦商的準則之一;以及加強巴士服務重整,以減少路邊空氣污染、噪音、交通擠塞和能源耗用量。繼續研究調節交通的措施,包括財政及交通管理的方法,以減少主要交通走廊的擠塞情況。繼續為銅鑼灣行人隧道系統和旺角行人天橋系統進行可行性研究,兩個系統的目的是擴闊行人活動空間、減少人車爭路的情況,以及改善路邊空氣素質;就元朗巿區行人環境改善計劃下各項大型改善計劃進行詳細可行性研究,並落實其他改善計劃。繼續評估各可行措施,務求改善3條過海隧道的流量分布。

 ■資料來源:《2011-12年施政報告》《施政綱領》,頁50-51

想一想

4. 參考資料五、六,香港在發展及使用電動巴士代替柴油巴士時會遇到多大困難?試加以分析。

5. 根據資料六,除電動巴士外,試評估港府在調節香港交通擠塞的措施能否達致預期的目標。試加以解釋。

 環保署最新的焚化爐環評報告指出,石鼓洲人工島選址對生態和水質的影響,均較屯門曾咀選址大。前者需要填海,甚至令江豚的活動地也失去,但署方仍傾向選擇前者。有環保團體批評,香港現時的空氣素質仍未能達到理想水平,興建焚化爐會為巿民的健康帶來深遠影響;故此,提議政府應先處理好減廢的源頭工作,積極推動回收行業的發展。

資料七:一「爐」永逸?*

 全世界第一座取名「破壞王」的焚化爐在一百多年前誕生以來,圍繞焚化的爭議便不曾止息。1999年,菲律賓成為第一個宣布禁用焚化設施的國家;同年,比利時有乳牛吃下焚化爐附近的二噁英毒草,政府要緊急回收全球的比利時乳製品。近年,焚化以「高溫焚化」、「氣化」、「共熔」等名稱重新登場,圖洗負面印象。為免產生致癌物二噁英,焚化設施須維持穩定的高溫狀態,不宜開開停停。

 台北近年做好家居廢物收費及廚餘分類,廢物量大減4成,部分焚化爐出現「無垃圾燒」而停機的窘境。要知道,焚化成本高,操作費較堆填貴上1至3倍。一旦引入焚化,政府估計每日燒垃圾量高達5,700公噸,相當於都市廢物總量的6成。  ■資料來源:地球之友

*註:相關資料經過修訂

 

資料八:處理垃圾看法

 現在,香港人的環保意識提高,擴大堆填區必定會引起爭議。所以,處理垃圾的唯一方法,便是引入垃圾焚化技術、興建焚化爐。只要有關當局做好規劃,引進先進技術,焚化所釋放的二噁英等有毒物質也可減至安全水平。例如日本,甚至可把焚化垃圾所產生的熱能發電,被應用在附近的暖水池等設施。甚至,部分城巿把焚化設施,設計得如主題公園,吸引旅客。所以,香港完全依賴堆填區來處理垃圾,已不合時了。

想一想

6. 參考資料七、八,從環保觀點來看,你支持香港興建焚化爐來代替擴大堆填區的做法嗎?試加以解釋。

|結|語|

 社會日益關注環保,「綠色生活」、「低碳生活」的口號隨處可見。隨著免費報紙的大量發行,紙張的消耗也開始引起環保團體的關注。環保觸覺的最新調查顯示,香港5份免費中文報紙1星期耗紙量超過2,000噸,相當於一周砍伐37,000萬棵樹,面積高達3點5個維園。面對此景,大家在享受免費報章信息的同時,應否想一想如何承擔應有的環保責任?

延伸閱讀

1. 《通識路路通:焚化爐選址 如何計利弊》,《香港文匯報》,2008-03-12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3/12/HK0803120059.htm

2. 《通識文憑試奪A攻略:電動車普及 政府力推 市民嫌貴》,《香港文匯報》,2011-11-23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11/23/ED1111230018.htm

3. 《有關環保園》,環保園網頁 http://www.ecopark.com.hk/tc/about.aspx

相關新聞
「出口」自家垃圾 眼不見為乾淨? (2011-11-29)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嬰兒截肢 (2011-11-28) (圖)
通識把脈:留意社會爭議 隨時「貼」中題 (2011-11-28)
知名人偶:芭比興盛50年 塑膠造就玩具熱 (2011-11-24) (圖)
通識文憑試奪A攻略:電動車普及 政府力推 市民嫌貴 (2011-11-23) (圖)
模擬試題: (2011-11-23) (圖)
改革電費制度 齊為節能出力 (2011-11-22)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爭取「脫光」 (2011-11-21) (圖)
通識把脈:正確審題 成功一半 (2011-11-21)
教育樞紐:港大學國際化名不副實? (2011-11-21) (圖)
虛擬故事:那些年我們一起煲的處境劇 (2011-11-17) (圖)
通識文憑試奪A攻略•食物安全:強推基因食物標籤你點睇? (2011-11-15) (圖)
模擬試題: (2011-11-15)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踴躍投票 (2011-11-14) (圖)
通識把脈:活用知識概念 應考十拿九穩 (2011-11-14)
資訊世代:網絡普及有利「溝」通? (2011-11-14) (圖)
全球化 希臘公投鬧劇拖累環球股市 (2011-11-11) (圖)
新聞背後:各國戰亂頻繁 死傷人數反減? (2011-11-10)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洪淹曼谷 (2011-11-07) (圖)
通識把脈:貫通「能源、科技與環境」 (2011-11-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