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見圖)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就未來而言,WTO為主的多邊貿易體制,是中國經貿發展的重要動力和經濟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除了參與者與維護者的定位,中國在WTO中還應重點發揮「建設者」和「協調者」的作用。中國比以往更需要改革開放,運用WTO推動進一步的對外開放,並以開放促進改革,以改革進一步釋放經濟增長的動力與潛力,從而保證長期、持續的經濟增長。
張漢林指出,十年來,中國是WTO規則的學習者和遵守者;而未來10年或20年,中國將更多擔當多邊貿易體制建設者的角色,積極參與到WTO新規則的制定中。至於「協調者」定位,是緣於中國在WTO中的多元利益與多重身份。
培養談判人才 協調各方利益
從戰略層面來看,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必然會站在發展中國家一方,但又「不會輕易疏遠WTO中的任何一派」。由於多哈回合談判對中國經濟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中國適當的角色是擔當「協調者」,力爭在各方利益博弈中尋找談判突破的路徑。
張漢林呼籲,中國應加強權利與義務的綜合平衡,加強談判能力建設,並針對不同類型國家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機制。WTO總幹事辦公室參贊王曉東也建議,中國需要積極運用輿論,通過媒體多加闡釋中國企業界、學術界對重大國際貿易問題的觀點和主張,並提高與其他國家的戰略互信,爭取國際話語權。此外,中國應加速培養、儲備高水平WTO專業人才。
服務貿易與投資 仍需開放
張漢林表示,如何運用WTO為中國經濟建設服務,是當前重大的戰略性問題之一。入世十年來,中國的貿易自由化主要實現了貨物貿易的自由化,在服務貿易、促進投資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開放空間。隨著資源的日益緊缺和全球環保議題的不斷升溫,更好運用服務業、資本和投資的對外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將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