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管理局提出耗資逾千億元興建第3條跑道,昨日已向港府提交有關建議,即使當局最終敲定計劃,仍要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甚至可能要面對司法挑戰,有如東涌婆婆透過司法覆核質疑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的空氣質素評估,最終使工程足足延誤1年,相信要推展第3條跑道,未來將面對重重難關。
大橋纏訟誤工 多耗65億
香港國際機場2條跑道使用量已高達90%,至2020年將達至飽和,屆時將影響本港航空、物流、旅遊等多個行業的發展。機管局今年中提出第3條跑道方案,以滿足2030年的航空交通需求,料未來50年可帶來9,120億元的經濟收益,在諮詢公眾3個月後,有73%受訪市民表態支持第3條跑道,反映計劃已有民意基礎。
不過,本港近年多項工程進展都因司法覆核受阻,正如2004年的維港填海訴訟,打亂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的時間表,使中環灣仔繞道押後5年至2017年才通車、啟德發展區亦要重新研究;而去年初東涌婆婆因不滿港珠澳大橋會影響空氣質素,遂入稟質疑工程的環評報告,最終要使工程延誤1年,造價亦上升至少65億元。
港府日後敲定機場第3條跑道發展計劃後,料未來仍然要面對重重難關,因加建跑道會影響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勢必引起環保團體的反彈。即使環保署通過並批出工程許可證,隨時可能會再出現另一位東涌婆婆,入稟質疑工程的合法性,使項目被迫延誤。 ■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