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港片不斷重拍說明甚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06]     我要評論

 徐克《龍門飛甲》終於公映,雖然內容及藝術水平未見好評,然其3D效果受到普遍肯定,可算求仁得仁,因為作為舊作《新龍門客棧》的重拍,主創重點也一早放在技術革新上。

 《龍門飛甲》並非唯一的重拍片。2011年幾部合拍大作,如《白蛇傳說》(重拍《青蛇》)、《聊齋之倩女幽魂》(重拍《倩女幽魂》)等,已作先導。而接踵而來的,除了影迷望穿秋水的《除魔傳奇》(前名《三藏伏魔》,重拍《西遊記》),還有《逃學威龍》、《東京攻略》、《星願》等。有人甚至預言這是2012年的港片製作大勢。

 一直有人稱香港影壇為「東方荷里活」。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完全仿照奧斯卡金像獎機制成立和運作。過去十年,荷里活不斷重拍舊片,重拍對象不限於本地作品,電影公司不斷到全球各地收集劇本,把歐亞非受歡迎的電影拍成荷里活版。《無間道》如何變成《無間道風雲》,我們記憶猶新。當然,所謂重拍,並不會情節、分鏡都全部跟足(即使像吉士雲辛重拍《觸目驚心》,事先聲稱逐個鏡頭翻拍,到頭來也並非實情),而是加入美國元素,很多評論因而覺得會「化神奇為腐朽」。(《天使之城》重拍為《柏林蒼穹下》即為一例)。

 荷里活這個重拍現象,一度被視為創造力匱乏的表現。3D技術普及之際,重拍更多了一重藉口。(你會等待3D《星球大戰》嗎?)香港電影的重拍,是否反映了同一種創作衰退?中國內地市場開放和3D需求,不過只是類似的幌子?

 經典可以不斷重拍,但邏輯不能反過來,重拍的不一定是經典。香港人拍的電影不是拍給香港人看的,似乎已漸成共識。重拍等如揚棄,想深一層只會增加我們的悲哀。 ■文:朗天

相關新聞
飛虎奇緣——有關承諾與友誼的故事 (圖)
銀幕短打:港片不斷重拍說明甚麼?
二手碟評:《國產零零漆》—絕跡的幽默 (圖)
港產片:《極速天使》看女星 (圖)
盧思泓童年情景「笙」聲入耳 (圖)
南蓮園池中樂系列:盧思泓笙樂演奏會《傳.說》 (圖)
與小交響樂團團員合作 (圖)
與唐弦樂四皇奏合作音樂會 (圖)
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開鑼:激情探戈.炫技弦樂 擦出室樂火花 (圖)
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
活動推薦:Theatre Noir 《莎翁的情書》 (圖)
活動推薦:香港話劇團 《玩謝潘燦良——光媒體的詩》 (圖)
活動推薦:香港管弦樂團與馬友友 (圖)
百家廊:千島湖與資本家 (圖)
翠袖 乾坤:木竹愛情
古今談:五邑的三個千億工程
琴台客聚:當神話變成歷史
生活語絲:老將軍長壽
一網打盡:無照上路
記憶後書:2011我的十大電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