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中國的發展高速而迅猛。 網上圖片
王曉鏵
不知不覺間,中國號高鐵駛入了2012年。回顧2011年的中國,我的頭腦中立刻誕生了下列詞組:高速的中國,複調的時代,多元的面相。
在2011年之前,每當談論大國崛起之類話題時,國人還會常常感到遲疑。經過2011年365天的體驗,經濟復興的圖景開始變得愈來愈真實。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快得讓人感到恍惚。走向世界的口號還在耳邊迴響,中國經濟就已經躋身世界的前列。我們似乎還沒來得及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便榮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於是,經濟學家張五常開始高調地追問:「中國做對了什麼?」普通公民雖然沒有這麼高深的學術境界,但也會時常產生指點世界的激情。顯然,代表2011年中國的主流意象無疑是高鐵、衛星、奪冠的李娜。然而,速度有時也與危險成正比,激情常常伴隨著對苦難的體驗。在大國崛起的背景中,道德滑坡、校車事故、地溝油和三聚氰胺的氾濫、拆遷中的博弈、左翼與右翼的衝突,也如釘子般刺入大眾的視野和精神肌體,讓我們的歡樂隱隱地滲透著尖銳的疼痛。在2011年,明與暗、紅與黑、進步與不滿構成了強烈的對比,顯示出當下中國複雜的多元面相。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自信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但同樣強烈的是不踏實的感覺。走向世界經濟前列的中國人急需踏實的地平面,仍要尋找精神上的參照。以前,我們習慣於以西方為師。可是,恰恰在我們學習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強烈時,長期扮演領導者角色的西方被自身的病痛所困擾。歐債危機、華爾街上的抗議浪潮、日本核洩漏擊碎了曾經完美的西方幻象。偶像坍塌,中心消失,我們被迫要給自己定位和定向。在這種背景中,世界開始注視中國道路,中國由眺望者變成了被眺望者。面對不期而至的責任,還處於轉型期的中國顯然還不適應這種角色變化。習慣了學習和模仿,我們不能不在興奮之餘感到迷惘。2011年的中國向世界展示的不是堅毅的面孔,而是猶疑、觀望、徘徊的動姿。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對話和爭論必然應運而生。在2011年的中國,左與右的爭論如此激烈,以至於我們難以重構統一的精神版圖。在沒有戰火的時代,漢奸之類詞語卻廣為流行。這是意味深長的符號,暗示著中國精神版圖和知識界的分裂和重組。我們似乎總是生活在觀點的刀刃之間,留給世界的好像永遠是鋒利的背影。觀點的鬥爭每天都在持續,暗流湧動的中國成為博弈的場所,我們尚沒有找到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底線。儘管上層不露聲色,但博弈中的雙方都心知肚明:中國號高鐵實際上遠遠沒有確立長遠的方向,正在隱秘地搖擺,博弈的結果將左右國家的未來。
在這種精神背景中,微博中國出人意料地崛起了。它雖然幅員遼闊、地勢複雜、成員眾多,但卻給每個人提供了崛起的機緣。只要一個人會打字而又足夠努力,他都有在互聯網上站起來的機會。在微博上,芙蓉姐姐可以和章子怡共舞,「三輪哥」能與郎咸平討論世界經濟,深刻的理論文字和粗糲的凡俗話語並存。有了微博,草根也能如精英一樣發出聲音,展示自己卑微但不容忽略的力量。平等的基地不經意間顯現出來,真實得讓人吃驚和感慨。如果說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有十億尊佛,那麼,中國則有上億個博主。面對如此眾多的網絡主體,權威即使被暫時尊重,也最終難逃被解構、嘲諷、超越的命運。沒有哪個流派能夠獨領風騷,沒有主流就是微博中國的主流。在微博上,傳統的精神領袖早已死去,並且沒有復活和誕生的跡象。剩下的是多得不可勝數的非主流,是個體,是公民,是時刻向世界顯示自己存在權利的無數網友。至少在博客上,中國已經複調化了。在我看來,微博中國展示了一個清晰的地平線,預示著中國應該迎接的遠景。或許,人們苦苦尋找的答案已經顯現,我們需要的只是承認、理解、祝福。
從某種意義上說,迅速前進的中國沒有完成自己的制度設計,尚在眺望自己的遠景。微博上的爭論展現了不同時代的世界觀,真實的中國同時處在前現代、現代、後現代之間。不同時代共存構成了悖論式的文化圖景,顯現了中國精神的複雜面相。然而,宏大的世界觀雖然已經失效,但高鐵卻不能沒有方向。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瞬間的猶豫和失誤都會造成巨大的事故。轉型的動作如果持續太久,高速行駛的中國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多面相的中國應該正視當下體制的未完成品格,必須盡快確立轉型的長遠方向。巨大的問號懸在我們的頭頂,時刻會變成達摩斯之劍。它呼喚每個人思考問題的答案。
(作者為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