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越來越懷疑,什麼是「成功」?怎樣才稱得上「傑出」?「富有」的門檻在哪裡?
諸如此類的問題,反覆糾纏的結果,終於又引伸到亙古以來便煩擾人類的問題:人會滿足嗎?怎樣才會滿足?滿足後的人是一種怎樣狀態的?
我不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又來務虛一番、哲學一番。上述那些問題,其實是由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引發:「為何一些大企業都逐漸放棄了本身應負的社會責任?」
商人和商業機構中,很多唯利是圖,置公益於不顧,但是,過去也有不少在發展事業之餘,兼顧弱勢社群,回饋社會。可惜,這一類的良心企業越來越少,為什麼?
我認為是地域界限打破之過,全球化現象越普及,貧富懸殊的距離也越遙闊。機構如是,個人也如是。
過去,交通不發達的時候,人的交往受地理環境限制,事業發展和財富積累,比較容易滿足。舉例說,當一個人已是那條村的首富,於願已足,不必再花太多心思去和其他人比較。
於是,一方面要繼續賺錢的動力稍為鬆懈,讓其他人有更多空間;另一方面,也開始分心去建立名聲、回饋社會。
今時今日,財富恐怕不會再滿足了。你第一次躋身全國一百名富豪之列,沾沾自喜之餘,當然立志要晉身前五十名;當你如願以償之後,又想成為亞洲首富……
機構的發展也一樣。過去,當你是本地第一廠,你已躊躇滿志。如今,你想打入全球五百強、然後又一百強。當然,要不斷為公司裁員、瘦身,賺最大的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