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梁小島
又是一個關於青少年暴力的故事。一名毫不起眼的15歲中學生,在一次校內籃球公開賽上,用自家的娛樂器材射殺在場的同學。本是用於單車的粗鋼筋防盜鎖,就那樣冷漠的緊緊咬住運動場的每一個出口。那種不留餘地、不留活口的黑暗宇宙,讓每個人都不寒而慄。
你也許馬上想到Michael Moore那部講述震驚美國的校園槍擊案紀錄片《Bowling for Columbine》,或者是Gus Van Sant根據同類新聞拍攝的故事片《Elephent》,但是行兇者的家人一直都是話題禁忌。要麼諱莫如深,要麼充滿指責。英國獨立電影《我兒子是惡魔》則試圖打破這種死寂。影片根據暢銷小說改編,以犯案少年的母親視角,尋找到底誰來為罪行和人性的惡埋單。於一般的兒童教育、社會研究報告不同,片中男孩Kevin來自一個正常甚至優越的中產家庭。母親Eve和丈夫從戀愛到結婚,都沒有產生價值觀上太大的衝突,然而,卻因為Kevin的出世把這個家庭打個措手不及。
導演用了很多的視覺和音效營造出整片的「不寒而慄」:搖晃和特寫鏡頭,各種各樣的紅色,甚至放入了中國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加重那種讓人喘不過氣又惴惴不安的情緒。是的,如果當孩子一生下來就和母親作對,充滿仇恨和輕蔑,母親的被侮辱被損害絕大部分時候,只能被深深壓抑在「母愛」的光環之下,從而失去了自衛的權利。
影片開頭,作為犯案少年的母親,成了全城父母的公敵。電影用一段一段的閃回,好像不斷要檢視Eve到底做錯了甚麼。到底有沒有與生俱來的惡魔?導演並沒有給出直接的回答。相反,影片中一次又一次的試圖用母愛去接近性格乖張的兒子,但Eve只是一味在壓抑而沒有尋求任何心理醫療救助。
有意思的是,近期的另一部新電影、法國影片《快樂孕記》從另一個角度,訴說了母親的心事:當大眾媒體都在津津樂道於成為母親的偉大和美好時,實則掩蓋了來自母親的真正感受。輿論太強大,社會對女性的定義和評價如此嚴苛、不容有錯,其實是對女人精神禁錮的另一種形式。
《我兒子是惡魔》將於3月1日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