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分配不勻,無疑會令貧富懸殊差距更大,深層次矛盾加深。去年百物騰貴,通脹急升,成因不少,其中不排除有人炒作,但也因供求不平衡所致。年初曾有兩大超市不知有意抑或無意,同以低至七折或優惠價出售新鮮豬肉。普羅大眾消費者當然拍手歡迎,開心不已。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街市豬肉檔大罵,指減價不公,肉檔無力競爭,只能削減人手,又怕掀失業潮。其實,港府草擬「反壟斷法」至今仍爭議不休。正所謂「一個銅錢兩邊看」,就以這次低價促銷「豬肉風雲」例子來說,市民消費者當然歡迎價廉物美,但可能涉及壟斷失競爭力掀失業潮的可能性時,「公說公理,婆說婆理」,一時之間,倒也難評得一清二楚了。
不知打從何時起,婚嫁宴請等擺酒款客已不見有翅食了。初時以為主人家省錢不食翅,後來走得場多了,「翅羹」似失了蹤,張張菜單都無「翅」上菜,甚至歲晚年夜飯、新春春茗皆「無翅吃」,打聽一下,卻原來吃翅會被環保分子批評,指責食翅等於殺鯊魚。翅商則認為在外國時興吃鯊魚肉,非因單為食翅而捕鯊。據海味商會會長稱,魚翅售量大跌,價也平了。對於喜吃翅者,價平了是好事。
社會所謂不公,其實某程度也因不同利益有關。作為政府官員,如何化解社會矛盾,要照顧到方方面面利益,取捨於平衡點,事實是有難度的。一月份,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與政協委員座談時坦言化解社會矛盾比較難,協調社會利益訴求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執政者要代表人民利益」,此話很到位,也正確,問題是人民利益各有不同,不同階層固然難,而在廣東更有外來工、農民工,有來自工商專業界成員和精英等等,甚至有不少是既得利益者。若稍有改革稍一改動,涉及利益時,矛盾便生,只能是執政者代表「廣大」人民利益似較公正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