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三聯生活周刊 內地傳媒的現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02年年初,李鴻谷和《三聯生活周刊》的同事們去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進行一項有關貪污案件的採訪調查。事件的主角、前河北省委秘書李真,因受賄1千多萬元人民幣被捕。作為典型案例,其背後牽涉到權力體系和權力生產機制,深深地吸引著他們。

 在與當事人及其家屬、同事見面訪談之後,李鴻谷對手中的一個電話號碼一直猶豫不決。機主正是李真的領導、前河北省委書記。作為直屬領導,對下屬的情況了解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但李鴻谷最後還是放棄了訪問。

 「這麼敏感的案件,如果驚動到他,可能對方會使用行政手段制止報道的出現。」10年後,《三聯生活周刊》的執行主編李鴻谷說。  ■文/攝(部分):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關於李真的調查訪問細節,已作為經典個案,被收錄進近日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8本套書《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故事》裡。而上週日,在尖沙咀美麗華商場的商務書店裡,受邀嘉賓李鴻谷再次對前來的香港聽眾提到了這個故事。「我是想通過分享故事,讓大家看到內地新聞記者是怎樣在工作的,他們要面臨的現實環境是什麼,而內地新聞記者眼中的中國,現在又處於什麼發展階段。」

 《三聯生活周刊》是內地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主辦的一份重量級話題類雜誌。在創刊迄今超過15年的時間內,涉及並呈現了中國內地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話題內的微觀變化,並形成了一種嚴謹和理性的觀察和報道風格。更特別的是,《三聯周刊》也是內地出版界最早進行並成功堅持下來的「市場化運作」的刊物。所以,對雜誌的旗艦隊——幾萬字一篇的封面故事的歷期閱讀,確實正如李鴻谷所說,可以了解變化中的中國世象,並從中看出因果脈絡。

敲開別人的門

 然而,內地、香港、台灣媒體環境迥異,三地接受性和對內地現象認知的不同,也在李鴻谷參加的三場講座安排中就能看出來。來香港前,他剛與台灣作家、傳媒人楊照做了對談,楊照提出了台灣面臨的由資本產生的意識形態對新聞干擾的困境,而到了香港,原定為對談嘉賓的本地資深調查記者陳曉蕾,卻臨時只當了台下聽眾,讓李鴻谷一人唱「獨角戲」。

 「主辦方發現,我和對談嘉賓在解釋兩地差異性現象、補充相關背景上,花的時間太長,但有效信息很少,所以這次臨時決定讓我一個人上。」穿著中山裝外套、態度謙和的李鴻谷這樣對聽眾解釋。接下來,他還要帶著新書去廣州,參加由中山大學組織的公共講座的事兒,早在豆瓣、微博等傳開了。

 對談成為獨談,李鴻谷用了幾個小故事,表達了《三聯生活周刊》所認同的新聞觀念和價值,期間和台下觀眾的小互動,有些細節耐人尋味。「2004年我在香港大學做訪問學者時,就和一位美國的資深傳媒人討論過一個問題,就是判斷一名記者能力高低的標準是什麼?我們總結說,第一,就是能否敲開別人的門,能否找到消息源。」他舉了書中收錄的這麼一個事件。一次他要去了解內地第一位以參與「黑社會」活動而被起訴的嫌疑人的故事,他是什麼樣的人?黑社會的土壤是怎麼慢慢形成的?在法院的判詞之外無法得知具體細節。採訪第一天,他一口氣跑遍了當地公安、法院、檢察院,但一一吃了閉門羹,接下來他只剩最後一線希望,他知道嫌疑人女兒的姓名及就讀的學校。他的想法是,也許通過對他女兒的觀察,從而能找到他的家人,進而爭取和他們做採訪的機會。

模糊地帶的空間

 這時,李鴻谷向台下的觀眾提出一個問題,該不該去找女孩學校的老師合作?台下觀眾以三比一表示否定。而香港聽眾的理由多是,在嫌疑人未被正式結案前,媒體沒有權利去滋擾當事人的家屬及相關人。而陳曉蕾亦補充說,香港社會新聞記者的做法,重點會放在等待法院審判,而香港法律也規定,一旦嫌疑人接受調查,媒體無權再進行調查,從而避免輿論影響司法公正。

 但李鴻谷當年的選擇是聯絡了小女孩學校的領導,向對方說明來意和採訪的意義。「雖然我最後也被拒絕了,但讓我思考的是,當決定要去敲別人的門的時候,記者還會面臨一個『該不該』的職業困境,媒體記者到底有什麼權利?」他也承認,他決定尋找小女孩並不是要訪問小女孩,而是通過女孩聯絡她的家人,理論上不會對孩子有任何傷害。「這是內地採訪的一個模糊地帶,但在香港,因為它的法制保障,可能就完全不被接受。」

 「這就是我們在內地做傳媒遇見的現實,而媒體記者在敲開門後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問,尋找真相。」

 前任《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曾評價老戰友李鴻谷,說他身上一直有一種新聞理想,並且這種理想培養了周刊的整個社會調查部的團隊。但理想主義並不代表非理性,更多時候,李鴻谷是在引起憤怒、激動情緒的事件背後,思考和尋找事件的發生脈絡。這多少也代表了《三聯生活周刊》處理社會問題的獨立和透徹。

 現場有聽眾問,如果受訪者在答應採訪的同時,提出要請記者吃飯,該去還是不該去?並舉出不久前,因為拒不接受對方請客的記者和受訪者在公眾媒體互罵的事件。李鴻谷認為,這是畸形人際關係的一個表現,不值得作為問題討論,「對方請吃飯,是對方用中國人的方式對你表示尊重,也許有受賄的性質,但作為記者的反應如此過激,也是有自我妄想症的表現。何況,連古代的鴻門宴都有人敢去呢。」這也是中國內地的方式。

相關新聞
三聯生活周刊 內地傳媒的現實 (2012-02-08) (圖)
N城記:北京/上海•新書地圖 (2012-02-08)
ebook多媒體新書訊:美滿婚禮籌備手冊 (2012-02-08) (圖)
ebook多媒體新書訊:調解—談判突破困局 (2012-02-08) (圖)
ebook多媒體新書訊:導遊Tony:日本手記 01/2012 (2012-02-08) (圖)
ebook多媒體新書訊:鮑參翅肚燕窩大全 (2012-02-08) (圖)
ebook多媒體新書訊:坐月補養方 (2012-02-08) (圖)
陰暗禮讚─今日世界如何把握 (2012-02-06) (圖)
書評:在採訪的前沿 (2012-02-06) (圖)
書介:Prime Time (2012-02-06) (圖)
書介:夜曲 (2012-02-06) (圖)
書介:大教堂 (2012-02-06) (圖)
書介:拖延心理學 (2012-02-06) (圖)
書介:大亨小傳 (2012-02-06) (圖)
徵稿啟事 (2012-02-06)
街坊報重現社區 (2012-02-01) (圖)
N城記:上海/北京.論戰新春 (2012-02-01)
ebook Tips:電子書,扮靚好幫手 (2012-02-01)
首尚文化電子暢銷書排行榜 (截止2012年1月14日) (2012-02-01) (圖)
金陵十三釵—面目全非的改編 (2012-01-3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