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內地書界盛事當數一年一度的「北京圖書訂貨會」,其間專家和媒體分別評出年度「期待好書」,兩張書單少有重合,反映出的差別倒有幾分耐人尋味之處。專家「薦書期待榜」及媒體人「2012最期待10本好書」或可視為2012年的第一份新書地圖。
訂貨會期間,現場看書並為讀者推薦2012年新出爐圖書中,最值得閱讀和期待的文學、人文、財經、科學、童書等各類圖書的專家,包括劉兵、邱恆明、止庵、劉蘇里、白燁、余中先等不同領域行家,媒體薦書環節則由《文史參考》的綠茶、《新京報》的張弘等10位媒體人共同參與。兩張書單的共同之處在於,引進圖書佔據絕對優勢。綜合兩種視角,引進圖書中波拉尼奧的《2666》、本土作品中王筠的《長津湖》受到最為廣泛的推薦。
濟南軍區作家王筠的《長津湖》描寫的是抗美援朝中除上甘嶺戰役外最慘烈的戰鬥長津湖之戰,作品一改勝利感、自豪感的戰爭敘事風格,更多地關乎「痛感」。智利作家羅貝托.波拉尼奧的《2666》不但拿來與《百年孤獨》比較,而且被稱為全景小說,它的一個醒目特點是,包含了很多對文學的自我指涉:書裡面的人物很多都是作家、評論家、詩人、記者和形形色色的文學愛好者甚至文學「骨肉皮」,這些人有些是虛構的,有些卻是或知名或生僻的真實人物。
這兩本書之外,專家薦書名單中的文學類新書,白燁推薦了畢淑敏的《花冠病毒》、王剛的《關關雎鳩》、軍旅作家黃國榮的《碑》以及一部家庭拯救紀實題材作品《一個孩子的戰爭》; 文學研究及翻譯家余中先推薦的外文作品包括阿爾巴尼亞作家卡達萊的《石頭城紀事》、摩洛哥作家本傑倫的《初戀總是絕戀》等小國作品,「我特意推薦一些小國的文學作品,希望中國讀者能通過這些作家的筆頭,了解這些地區的人對生活的想法、對世界的看法,卡達萊能很深地挖掘戰爭以及戰爭後的人性善惡面。本傑倫小說中的年輕人在愛情上既受到西方影響,又受到原來傳統的束縛,處於很微妙的一種境遇,我想中國的年輕人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北京萬聖書園創辦人劉蘇里和學者止庵在社科人文類圖書中,「英雄所見略同」地推薦了《1985》,這是匈牙利著名作家、歷史學家道洛什.久爾吉的代表作,是經典作品《1984》的續作。此外,止庵還推薦了《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
媒體薦書名單中,多位記者推薦了李輝的《封面中國2》。從1923年創刊以來,每期《時代》雜誌都會以一個知名人物作為封面。透過《時代》雜誌封面上曾出現過的中國人物,我們看到的是別致的20世紀中國的歷史畫卷。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成果,而且他們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竟成了此後中國知識分子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峰。學者周非的《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將這個時代作為一個坐標點,敘述了此後兩千年間,知識分子們是如何淪亡的。與知識分子淪亡相對應的是,歷史學者高華去世在中國學術界引發的震動。其遺作《高華歷史筆記》是高華在病中整理出來的,近30萬字,收錄了他近些年的主要研究和成果,是高華歷史研究的一個小結。《台灣念真情》則是集電影、文學、廣告創意、音樂為一身的吳念真,用千把字的篇幅勾勒出的一幅幅人生片段。
媒體書單中的另兩本,《真相、謬誤與謊言》和《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一是經濟讀物,一是學術讀物,分別隱含經濟「轉型」的愚蠢和社會思潮的流變。作為波蘭的前副總理和財長,科勒德克的《真相、謬誤與謊言》充分闡述了文化、制度和政策對經濟的影響。貌似寬泛的言論,實際上背後都有深層的考慮。學者馬立誠的《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細緻考察了中國近些年來錯綜複雜的八種社會思潮的流變,呈現出了良好的思潮體系,對讀者來說,此書對於認識當下中國有著深刻的意義。
在歌壇盛名不下貓王的加拿大民謠詩人萊昂納德.科恩的《渴望之書》另收錄了科恩頑皮挑釁的畫作,這些作品和玄思冥想的詩作相映成趣;安意如的《日月》是用4年行走西藏的情感加經驗積累寫就的。
圖書訂貨會不過是愛書人的派對。徜徉其中,有一個小小的發現,現在內地出版社引進港台版圖書的速度越來越快,像是《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以及本港鄧小宇的《吃羅宋餐的日子》均已有了簡體字版。令到早早在港購得上述圖書的筆者頓生感慨,今後若不是急著一睹為快,大可等著讀簡體字版,畢竟書價差別還是不小的。 ■文:白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