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訪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中國邁進公共外交時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

——以文化傳播為主 提升國家軟實力

 趙啟正,當今中國公共外交理論框架、具體實踐和戰略方面最有名的權威之一。他曾經是上海最年輕的高級工程師,卻最終走上了公共外交道路;他為維護國家形象曾向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發表的考克斯報告下戰書,也曾滿懷繞指柔情為《浦東之歌》寫下情深歌詞:「你好,浦東。一個中國的美少年,生長在長江之畔,呼吸著太平洋的清風……」近日,記者走近趙啟正,聽他講述中國公共外交的理念與實踐。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菁

很多外國人提起中國,談及他們認為最能代表中國的元素,可能普遍都會說是中國食物(Chinese food)、中國功夫(Chinese Kong-Fu)以及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

 然而,這些元素是否就能涵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國際社會對複雜而立體的現代中國的了解是否還停留在一個比較膚淺和靜止的層面呢?

利用京奧效應 推廣國家形象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被濃墨重彩地渲染的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首次將古老中國的悠久文明正式介紹給全世界,而這樣的形式無疑以一種更加軟性和有效的方式給國際社會傳達了豐富的中國形象。繼之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更是以上海為世界大舞台,不僅讓中國元素大放異彩,更使得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濟濟一堂、爭奇鬥妍。

 趙啟正認為,這樣的民間文化交流方式正是「公共外交」的生命力之所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深諳公共外交之道的趙啟正,十分注重運用多樣的方式和方法來促進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友好往來,促成國際社會對中國各個層面的正確理解。

 今天,中國已經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中心,中國與世界有了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現在每年有1,200萬人出國(出境為4,600萬人),每年到中國來的外國人有2,400萬人,民眾間的國際交往的接觸面遠遠超過政府交往。趙啟正說,中國國民要肩負起和國際社會溝通的責任,每一個國民的微小舉動,都是一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公共外交。

 2006年,「第二屆東京—北京論壇」在東京舉辦,包括安倍晉三官房長官和王毅大使在內的政界、新聞媒體、NPO等關心中日關係的有識之士共30多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論壇上,有一位中國人,以生動鮮活的事例闡述了中國外交方式的新氣象,他坦誠地表達、有趣實在的演講令在場的聽眾倍感親切。他,就是時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的趙啟正。

 作為中方與會者的代表,趙啟正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提出了「公共外交」作為發展中日關係的關鍵詞,強調公共外交來自民間的力量:在為數眾多的中國學生學習日語的過程中,中日關係正在朝向好的方向發展。

發揮民間外交 加強對外傳播

 長久以來,國際社會對傳統意義上的中國聲音最大的反感和質疑,是認為這些聲音多半為「官方宣傳」,大多帶有政治目的,因而可信性不高,也不感興趣。而消除這些「成見」,正是趙啟正大力提倡公共外交的主要原因,趙啟正指出,中國人要「會講故事」,通過軟性地表達和很好的溝通來塑造「中國形象」。

 「公共外交不是否定的宣傳,而是對於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發展有信心並且可以進行說明的途徑。」將公共外交定義為「跨越外交途徑的兩國間的接觸」的趙啟正,相信隨著公共外交的展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中國並領略到「和而不同」中華文化精神。

 「公共外交」是一種面向外國公眾,以文化傳播為主要方式,說明本國國情和本國政策為主要內容的國際活動。它和政府外交組成國家的整體外交。通過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廣泛地面對外國公眾和主流社會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強本國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響力,改善國際輿論環境,維護國家的利益。

相關新聞
中國建築師王澍奪「建築界諾貝爾獎」 (圖)
評委對王澍評價 (圖)
王澍曾在威尼斯雙年展獲獎 (圖)
普利茲克建築獎創於1979年
文匯觀察:中國人折桂 剎盲目崇洋風 (圖)
王澍歷年所獲得大獎(部分)
王澍部分個人作品 (圖)
樓市調控初見效 保障房成保健藥 (圖)
各地「缺水」 融資受考驗 (圖)
房地產投資急放緩 不利經濟軟著陸 (圖)
樓市未回春 購房意願僅9% (圖)
專訪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中國邁進公共外交時代 (圖)
開拓公共外交 中國必然選擇 (圖)
新聞通識:《公共外交季刊》 前年創刊 (圖)
趙啟正簡歷
港澳社工北上 粵料先開閘 (圖)
為社會建設立法 深圳先行
吳敬璉:政治不改革 經改落實不了 (圖)
防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須調整戰略 (圖)
日媒促河村收回言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