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小博物館探趣:維京人在東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法國北岸諾曼第的歷史與海結緣,由早年海盜侵擾到二戰盟軍登陸,至今與英國親近,不斷受外來力量的影響。其中維京人更是自中世紀便被神話化的力量,進而被吸收進西歐諸國。但其實他們的文化遠比通俗所認識的豐富,在歐洲歷史中的角色也不只是作為「海外來客」。諾曼第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俄羅斯維京人文物展,帶出他們南下的另一線路,副題為:另一個諾曼第?其實也是對諾曼地人說:你們本可像我們這樣呢?

 以展覽觀之,材料多但故事反覆煩氣,不過因為這段歷史引人入勝,加上場地絕配──展館建於城內土坡下,入口窄而內漸寬敞,外與城牆以天幕相接透氣透光,內部以裸木裝修(Ikea!),更保留了一條秘密隧道──維京風味就全出來了。

 在歐洲文化中,維京人代表一種野蠻而浪漫的力量。在羅馬帝國時期,所有不說拉丁語的民族都被視作野蠻人(barbarians),而維京海盜帶著冰河時期的遙遠記憶,從冰冷怒海南來突襲,快閃搶掠破壞,客觀地令正典文明耳目一新。其實貶低維京人的文化是謬誤,他們優秀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即是明證,不過其繁雜常被其變動不居沖淡。最特別的是,在海盜中他們是少有能夠登堂入室的,在公元911年羅諾(Rollo)受洗後獲賜封藩國,成為今天諾曼第,而他是後來西歐大部分皇族的祖先之說更言之鑿鑿,其中後裔征服者威廉在1066年攻佔英格蘭,為當今皇室的祖先。維京人就這樣被收編到西歐歷史中,但其野人身世的形象仍揮之不去。

 相比之下,維京人東進的故事似乎按本子得多。據展覽介紹,公元九世紀末,維京人的一支揮軍深入東歐內陸,從波羅的海入芬蘭海峽,經Dniepr盆地,當今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逆流而上,在河川間就抬艇,最後進入黑海由海路到達伊斯坦堡,在基輔落腳,冒起途徑和其他少數民族相似。他們也沒有打完就跑,而是佔貿易樞紐而從商,並在水道沿途建立聚落,支援補給。他們並順勢加入當時歐洲政治的圈子,融入拜占庭的宗教和藝術文化,洗脫蠻族的形象;後與斯拉夫民族融合,成為今天俄羅斯人的祖先。

 對比東西維京人的兩段歷史,前者是征服者、統治者,後者則始終是藩屬,雖然武功佔優,文化上還是慢慢被吸納,與法蘭克民族結成「諾曼人」,發展出新文化,這些見於旁邊的永久性展館。諾曼人主要務農,很快就建立鄉土之情,俄羅斯維京人則因為從事商貿,長期保持了各方文化交流,展品中所見的金銀器物,象徵社會高度發展,但再輝煌也仍是沒有腳的雀仔,那些維京船翻轉即可當作遮頭之瓦,也隨時可以起錨,所有家當都可隨時搬走。

 展覽設於卡昂(Caen)地標,即是另一支維京人的後裔征服者威廉所建的卡昂城堡中,似要向遠房親戚展示自己日子也過得不錯,而且「我比你念舊」;對於正值建邑一千一百周年的諾曼第,則豐富了自己祖先的身份。具體而言,則是一齊認祖歸宗,反正維京人早已融入整個亞爾卑斯以北的歐洲,無分彼此。

 飄泊感是維京文化始終引人入勝的原因。洋人不介意父親是浪子或野蠻人、自己是偶然播下的種子,因為那有接近天地之始的滄桑氣魄;來看展覽的小學生,何時才會明白自己看到的不是異國風情,而是自己命運的另一版本? ■文圖:洪 磬

相關新聞
音樂劇《ANNIE小安妮》 喜劇天后Su Pollard 演活惡女人 (2012-03-23) (圖)
《ANNIE小安妮》 (2012-03-23) (圖)
看穿世情的《女人心》 (2012-03-23) (圖)
小博物館探趣:維京人在東方 (2012-03-23) (圖)
以「觸感」認知這個世界 (2012-03-20) (圖)
「同在.30分鐘」 (2012-03-20) (圖)
「觸感」作品聯展 (2012-03-20) (圖)
月光下的星圖記憶 (2012-03-20) (圖)
黃美嫻陶瓷裝置《裂縫》 (2012-03-20) (圖)
創作對談:「港澳雙拼藝術展」之策展篇 (2012-03-20) (圖)
港澳雙拼藝術展 (2012-03-20) (圖)
視覺推介:劉新民神龍賦書法作品精彩展出 (2012-03-20) (圖)
視覺推介:吳孤鴻水墨畫遺作展 (2012-03-20) (圖)
譚盾與香港的音緣際會 (2012-03-16) (圖)
香港:如此發達又如此地道 (2012-03-16) (圖)
漢堡芭蕾舞團兩部經典 (2012-03-16) (圖)
《十老安劉》:展現馬派老生藝術 (2012-03-16)
花非花——鏡頭背後的含蓄揶揄 (2012-03-13) (圖)
「花非花」楊德銘個展 (2012-03-13)
「80後」新生代藝術家詮釋「2012」 (2012-03-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