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栢賢(左)表示,不排除明年公立醫院會停收非本地孕婦。右為胡定旭。香港文匯報記者林曉晴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林曉晴) 公立醫院服務需求龐大,病人投訴醫護的情況時有發生。醫管局去年共接獲2,458宗相關投訴,按年上升7%。公眾投訴委員會已完成260宗個案,並就當中2宗投訴指出,部分投訴源自誤解,建議當局加強病人教育。此外,醫管局下月公布明年非本地孕婦在公立醫院分娩配額和收費,預料名額將會少於3,400名,當局強調優先服務本地孕婦,如服務未能滿足本地孕婦需求,不排除停收非本地孕婦和港人內地妻子。
投訴增7% 多屬誤解
醫管局去年共接到2,458宗投訴,比去年的2,290宗上升7%。而公眾投訴委員會共處理318宗投訴,並完成260宗個案。在已完成個案當中,有2宗成立,17宗為部分成立。委員會就當中2宗投訴個案,提出加強病人教育的建議。
糖尿病人不聽勸致盲
其中一宗是一名糖尿病病人投訴醫生在進行光凝療法時犯錯,導致他需多次重複治療,但病人最終致盲。委員會調查後發現,病人一直未有聽從醫生指示,如控制飲食及戒煙等,令控制血糖效果欠佳。此外,醫生亦多次向病人解釋,光凝療法並不能令病人恢復受損視力,只可控制病情不會繼續惡化,但由於病人未有聽從醫生指示,未有控制血糖,以致病人失明。委員會建議,加強對糖尿病人的教育,鼓勵病人遵從醫生指示。
另一個案涉及一名孕婦,她順產誕下嬰兒後,排出胎盤時困難,醫生以臍帶牽引法取胎盤,但期間臍帶折斷。病人在3周後需再次入院刮宮清理。病人投訴醫生在她產後未有以超聲波檢查,但委員會調查後發現,妊娠物殘留是常見併發症,排出胎盤後進行超聲波檢查亦非常規程序,建議當局加強病人對分娩常見併發症的教育。
名額減 分娩費擬增
另外,醫管局下月將公布明年非本地孕婦在公立醫院分娩配額和收費。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表示,預計明年公立醫院接收非本地孕婦的名額將會少於3,400名,但具體數字仍在商議中。他預料,來年本地孕婦生育數字會上升,不排除公立醫院會停收非本地孕婦分娩服務,對於有建議指預留分娩名額予港人內地妻子,他強調,要優先滿足本地孕婦。
有聲音關注如停收非本地孕婦,或會影響前線人員培訓機會,梁栢賢回應,由於非本地孕婦名額不多,相信停收的影響有限。
關於東區醫院一名墮樓死亡的醫生證實感染愛滋病,梁栢賢表示,有140名病人曾由該名醫生進行手術,當局已成功聯絡當中130名病人,其中112人獲轉介進行評估、輔導及血液驗測,當中36人對愛滋病呈陰性反應。當局就事件設立的熱線,截至昨午共接獲169宗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