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繪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下踏歌圖》。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艷娟 攝
巍山有被稱為全國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寶山,在巍寶山文昌宮文龍亭的橋墩石灰牆上繪製有一幅彩色圖畫《松下踏歌圖》。據介紹,該壁畫是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由民間藝人繪製的,圖畫生動地展現了清代彝族人民踏歌的情景。
展現少數民族習俗服飾
《松下踏歌圖》寬約100厘米,長約120厘米,畫面反映了在群山峻嶺中,一塊寬闊的平地上,39人圍成圓圈狀,在一棵古老的蒼松下歡歌起舞,圖中心有三個歌頭,一人吹笛子,二人吹蘆笙,邊吹邊舞,大步跳躍,其餘男女老少隨著歌頭吹奏的笛子、蘆笙節拍踏歌起舞,舞姿優美,各具神態。踏歌的人群中,男的多數頭戴斗笠,身穿無領對襟衣裳,罩長袍,腳著長靴或雲頭鞋。畫面上,踏歌婦女中的中年婦女頭上盤纏著黑色或藍色的包頭布,上身穿套袖衣和無領領褂,腰繫麻布圍裙,下身穿寬褲腳的褲子,腰繫繡花邊的圍裙。如今當地彝族的服飾與畫中的服飾還極為相似。
據介紹,這幅壁畫的摹本,1983年曾參加雲南省少數民族壁畫在北京展出,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關注,獲得很高的社會聲譽和評價。有專家稱,像這樣直接反映少數民族習俗的壁畫國內實屬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