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冉認為,香港是個有文化的城市,希望能在此定居。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文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劉冉是山東省的理科狀元,2006年來到香港中文大學讀社會學,現於中大社會學系當研究生。她覺得香港高等教育學術風氣嚴謹,加上社會資訊流通,又與內地關係密切,所以選擇來港,開始其與中國公民組織相關的學習及研究。另外,國際化的學習模式、獎學金等,亦是吸引她當初選擇來港的因素。在港多年,劉冉眼中的香港並非那麼「純商業」,她看到人們對文化的欣賞,亦有對傳統的尊重,又能盡情表達己見,笑言「真的特別喜歡香港」,更打算長遠留港,走上自己的學者路。
港校初招生 內地無人識
劉冉憶述指,港校赴內地招生始終是近年才火熱起來,在她來港前很多人對港校認識仍不多,甚至覺得升港校「比較不正規」,並不知道很多港校的世界排名其實與清華、北大相若。她表示:「當時身邊有些人聽到我要到『香港中文大學』讀書,還會問這是甚麼大學?是不是讀語言的?」
教改有缺失 遴選制不公
雖然劉冉高中時已對港校的西方學習模式、獎學金等比較熟悉,覺得頗具吸引力,但她直言,內地高校改革過程的一些缺失,亦是推動她選擇來港的原因之一。原來當時內地一些著名高校會到中學自行招生,被選上的學生會加20分,但劉冉指,很多同學認為有關遴選過程並不透明,學校校長和教師的子女已佔去不少加分名額,令人感到不公。說到這裡,她仍難掩不忿︰「這制度令我連帶對這些名校都很不滿,而因香港制度較公平,所以我就報讀港校了。」
港資訊流通 利社會研究
關心中國社會發展的劉冉,也看到香港擁有的優勢。她直言「做中國研究,香港是最適合的地方」,既能與內地社會緊密交流,又可接觸全球各地資訊,學術嚴謹性也高,對她進行的一些與中國公民組織相關的研究特別有幫助。
對不少內地尖子把香港視為「跳板」,方便將來到海外名校升學,劉冉不諱言,自己有計劃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但她亦強調,那主要是為了擴闊視野,裝備自己,學成後希望能回港定居當學者,開展學術生涯。她笑言,香港在商業化的表面下,其實是一個很有內涵的城市,人們會欣賞文化節目、爭取保留傳統、表達自己的意見,「我真的特別喜歡香港,只擔心自己買不起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