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雷蒙德.卡佛 寫盡小人物的痛苦人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雷蒙德.卡佛。網上圖片

 人們常常用「極簡主義」來形容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作品的風格,其著重點在於小說的形式:嶙峋瘦削的文字、簡單的短句等,而對小說的內容有所忽略。事實上,卡佛在創作理念上巧妙地遵循了契訶夫及海明威等人的現實主義傳統,在文本上則奉行由海明威開創的後現代的「簡約主義」,並將其發展到「極簡主義」的新高度,儘管卡佛本人似乎對這一標籤不甚認同,因它「多少意味著想像和技巧方面的微弱」。顯然,此種形式上的「極簡」造成了一種風格:每一篇小說的結尾雖然呈現出一種「開放」,但其實背後是隱藏的「閉合」,即在「我」的美妙感覺中寄托著作家對生命、生活和現實的體悟。  ■文:潘啟雯

展示生活的瘡疤

 自稱是「失敗者」的卡佛,在眾多作品中或明或暗地展示著自己的「傷疤」。無論是《大教堂》、《你在聖.弗蘭西斯科做什麼?》,還是《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甚麼》、《需要時,請給我電話》,作者都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失敗者的故事——這些「小人物」似乎天生與財富、好運無緣,接踵而來的失敗、失望和失意把他們推到了精神的「谷底」:掙扎、絕望、孤獨、異化……讓人在戰慄的沉默中照見自己的蒼白與匱乏。

 《洗澡》是《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甚麼》這部所謂「極簡主義」聖經的短篇集中的一篇作品。小說的基本情節與內容非常簡單,寫的只是一對夫婦他們快要過八歲生日的兒子出了車禍。而車禍發生後,文本的重心放在忽然被打垮的夫婦身上,重點寫突如其來的災難對普通人的影響。在不幸發生之後,夫婦兩人焦慮不安,他們一直守著孩子疲憊至極。而他們抵抗這種焦慮和疲憊的方法便是洗澡。男孩的父親從醫院開車回家後選擇去洗個澡,之後他還勸孩子的母親也回去洗個澡。

 為什麼在這種極端緊張與恐懼的情況下主人公選擇洗澡?小說沒有做出任何交代,而是讓人們自己去體會與思索。實際上,「洗澡」象徵著夫婦倆的孤立無援。在這種極其「私密」的行為背後隱藏的是情緒上的巨大不安。虛無與異化是許多現代人的精神疾患,而卡佛在自己的小說中把這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好事一小件?

 《好事一小件》是《大教堂》中的一篇優秀的小說。有意思的是,該篇小說與《當我們在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的《洗澡》中所描寫的基本情節一模一樣,都是寫一對夫婦快要過生日的兒子出了車禍,甚至連小孩的名字都是一樣—斯科蒂。不同的是,比起《洗澡》,《好事一小件》對事件的描寫和敘述更加詳細清楚。

 在《好事一小件》中,霍華德夫婦給兒子訂做了一個生日蛋糕,但兒子在生日的當天發生了車禍。夫婦倆因喪子而悲痛萬分,但麵包房一直打電話過來,目的當然是想提醒他們取蛋糕。每次接到麵包師打來的電話,他們都誤認為又接到了「騷擾」電話,罵對方是「邪惡的混蛋」、「狗娘養的」。訂蛋糕這個情節的省略使人們充分體驗到衝突、緊張帶來的閱讀效果。卡佛通過簡單的情節、大量的人物對話、省略以及鮮明的人物形象刻畫給人們留下了思考和參與的空間,這正是簡約派小說的藝術魅力。

 憤怒之下他們來到麵包房找那個「混蛋」麵包師算賬。了解事情原委之後,麵包師向他們真誠地道歉,並把他們留了下來,請他們喝咖啡和吃麵包。疲憊又痛苦的夫婦忽然覺得很餓,他們一邊吃著熱乎乎的麵包,一邊認真地聽麵包師說話。他說起了他的生活,他的孤獨,還有他的工作。這是一個能從卑微工作中感受快樂和滿足的小人物……顯然,在這篇小說中,「交流」成為了一種可能。雖然它的結尾也仍舊算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但文章的主題和想要表達的思想卻明顯了許多,麵包師與夫婦倆的交流和對夫婦倆的態度透露出了一絲溫暖,讓人們感受到巨大的不幸還不至於到將人徹底打敗的地步,文本透出的精神內質並非徹底的絕望。

失意者的精神畫像

 酗酒、窮困、破碎的婚姻、肺癌患者,或者美國底層小人物的代言人、短篇小說大師、氣質獨特的詩人……毫無疑問,這些都是關於卡佛的關鍵詞,也是沉痛人生覆在他身上的某種陰影或光環。「一定要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這是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46歲時對女性寫作開出的「苛刻」條件。而美國「垮掉派」作家亨利.米勒40多歲寫《北迴歸線》的時候曾經說,他要在一間借來的房間裡寫作,隨時都可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筆。也許,類似的遭遇才是許多作家的生活常態,「要把牛奶和食物放在餐桌上,要交房租,要是非得做出選擇的話,我只能選擇放棄寫作」、「生存比寫小說和寫詩要難對付得多」,卡佛的話無奈而又一針見血。

 儘管卡佛在世的時候可能窮愁潦倒,但在死後卻會享有長久的聲名。「雷蒙德.卡佛」的姓(Carver)的英文含義是「雕刻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卡佛就是一名雕刻匠。創作時他用的是筆和心;他刻畫的是底層小人物的痛苦人生,展現的是小人物的精神生態。在人類精神生態危機逐漸加劇的當下,卡佛小說的生態文學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小說中展示的一幅幅失敗者或失意者或痛苦者的精神畫像,向人們警示著信仰缺失、情感麻木、交流匱乏以及道德淪喪的嚴重後果。拯救精神,修復人類的精神生態,並借助精神的力量去拯救更深層次的生態危機——或許正是卡佛小說帶給人們的最大啟示。

相關新聞
雷蒙德.卡佛 寫盡小人物的痛苦人生 (2012-05-07) (圖)
書評:在記者與社運同情者之間 (2012-05-07) (圖)
書介:一筆一畫一生 (2012-05-07) (圖)
書介:一級玩家 (2012-05-07) (圖)
書介:The Forgotten Waltz (2012-05-07) (圖)
書介:棄業偵探2 (2012-05-07) (圖)
書介:黎明破曉的街道 (2012-05-07) (圖)
徵稿啟事 (2012-05-07)
童書:Reading For Fun (2012-05-02) (圖)
每月一薦:中國尖子的內心世界 (2012-05-02) (圖)
要刊書事:Time《時代週刊》 23/04: (2012-05-02) (圖)
要刊書事:Newsweek《新聞週刊》23/04: (2012-05-02)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衛報》27/04: (2012-05-02)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28/04: (2012-05-02) (圖)
《落腳城市》:進城後 我們如何落地生根? (2012-04-30) (圖)
書評:為了你,更為了陳可辛。─陳可辛《自己的路》 (2012-04-30) (圖)
書介:鄧小平時代 (2012-04-30) (圖)
書介:冰與火之歌第二部:烽火危城 (2012-04-30) (圖)
書介:百歲老人蹺家去 (2012-04-30) (圖)
書介:Reuters Our World Now 5 (2012-04-3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