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究竟世界銀行能否幫助解決非洲的貧窮問題? 資料圖片
——全球化
世界銀行成立67年以來,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直沿襲「世銀行長由美國人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則由歐洲強國內部協商並輪流坐莊」的慣例。今年,新興的非洲經濟體聯合支持提名尼日利亞財政部長伊維拉為世銀行長候選人,雖然最後由美國提名的美籍韓裔醫學專家金勇勝出,但遴選過程或多或少反映新興國家對這種「慣例」的不滿。 ■丁天悅
新聞背景:首名美籍亞裔人士掌世銀
世界銀行行長(簡稱世銀行長)自二次世界大戰後創立以來,歷年皆由美國人擔任,而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則始終由歐洲人出任。今年2月15日,現任世界銀行總裁佐利克宣布,在今年6月任期屆滿後不再尋求連任。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世銀其後宣布,來自美國的金勇、尼日利亞的伊維拉和哥倫比亞的奧坎波(其後宣布退出遴選)參與角逐世銀行長。
外界普遍預料,美國仍維持世銀15.85%的投票權,又是唯一擁有否決權的國家,再加上日本及歐洲國家的支持,金勇勝算極大。最後,一如外界所料,世銀董事會最後選出金勇為下屆行長,成為史上首名出任該職位的美籍亞裔人士。金勇是美籍韓裔醫學專家,現為美國常春藤聯盟名校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校長,他將於7月1日履新接掌世銀。
概念鏈接:何謂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World Bank,簡稱世銀)是於二次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當時,它的首要任務是重建大戰後的歐洲,穩定國際經濟秩序,並通過較長期的貸款促進各國生產。現時,世銀的主要任務是協助貧窮國家發展,向他們提供貸款、資助及技術支援,進行教育、衛生、基建、通訊、政府改革等項目。截至2011年,世銀共有186個成員國,各國按照自己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比重,注資世銀。注資越多,國家所持的股份越大,在會議上的表決權亦越高。現時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均是世銀的大股東。
積弊批評
問題成因 美國獨攬選舉權:歷年來,世銀行長候選人通常由最大股東國的執行董事來提名,最終也是最大股東國的國民出任。由於現時的最大股東國是美國,故行長及提名行長的執行董事一向都是美國人。
批評聲音 加劇貧富懸殊:世銀一直被批評運作受到美國壟斷,工作不單不能真正扶貧,反而傾向支持美國及歐洲的利益,加劇貧窮問題,對世界的環境、公眾衛生及文化多樣性造成危害。
問題成因 市場經濟損貧國利益:批評者指世銀奉行「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相信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是唯一的國家創富途徑;但這種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帶來損害,並阻礙其發展。
批評聲音 貧國需賣家當還款:曾有不少學者或非政府組織指出,世銀雖向貧國提供巨額貸款以作發展之用,但那些國家大多沒有還款的能力。貧國唯有把原本公營的基本服務出售予富國的企業集團,以私營化作為免債的交換條件,造成貧者越貧。 ■參考來源:樂施會
何謂國際貨幣基金會?
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或國基會),1944年成立,目標是維持全球經濟體系的穩定,並向暫時出現國際性收支不平衡的國家提供短期貸款,並支持制定解救借貸國經濟及金融問題的政策。另外,國際貨幣基金會亦向低收入國家提供扶貧貸款,以及向受自然災害或武裝衝突影響的國家提供援助貸款。
積弊批評
問題成因 借貸國須執行國金會政策:借貸國接受國金會的貸款後,必須推行與國基會共同商議並達成共識的經濟政策,用以解決借貸國對外收支不平衡的問題,以及確保日後有能力還款。這些政策多屬宏觀策略,如抑制通脹、實施貨幣貶值、減低政府開支、強化金融體制、貿易自由化及改善政府管治等。
批評聲音 受助國泥足深陷 內政受干擾:國基會的支援計劃在部分受助國家未能收效,甚至被批評令貧窮情況惡化,如有評論指阿根廷在2001年出現災難性經濟危機,其後遵循國基會支援計劃的要求,緊縮政府開支,把重要的國家資源私營化,阿國政府又減少對衛生、教育及保安等基本社會福利的承擔,導致貧者越貧。另有批評聲音指國基會的貸款令受助國長期依賴國基會,因為有需要時可獲得國基會的擔保,變相鼓勵受助國政府推行未經深思熟慮的經濟政策,但又延誤重要的改革。 ■參考來源:樂施會
小知識:世銀點只銀行咁簡單
儘管名為「世界銀行」,但世銀對貧困國家而言,不只是「銀行」,它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扶持貧國發展。現時世銀負責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多種資助及技術支援,其中以非洲國家居多。這些計劃內容包括協助各國取得潔淨用水管道、增進食品安全、應對氣候變遷及促進性別平等。此外,世銀也向貧國的基礎建設等提供協助,並為全球教育及防治愛滋病(AIDS)的主要資助機構之一。
主要受助國
受助國 協助詳情
貧窮國家 世銀響應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籌組資金幫助最貧窮的國家。世銀的工作重點為通過促進農業生產力,來協助貧國對抗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問題。世銀又鼓勵區域一體化和幫助貧國建設發展基礎,如水、電、交通和通訊等設施。
戰後國家 部分貧國剛擺脫戰爭,即使在經濟復甦方面取得進展,亦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恢復戰前的生活水平。因此,幫助戰後國家預防衝突和支持重建,是世銀的全球減貧(Poverty Reduction)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來源:世界銀行網站
目標工作
工作 詳情
提供經濟知識 貧窮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基建的同時,必須要有專業的財務及經濟知識來制定長遠的策略,以增強經濟競爭力及奠定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基礎。世銀致力通過研究報告、數據分析、互聯網會議等與貧國和發展中國家分享知識,幫助她們建立夥伴關係和發展專長。 ■參考來源:世界銀行網站
辭彙鏈接: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國際貨幣基金會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新自由主義 Neo-liberalism
.千年發展目標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減貧 Poverty Reduction
.多邊行動 Multilateral Action
.全球夥伴關係 Global Partnership
.愛滋病 AIDS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分別描述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設立目的及主要工作。
2.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演變和發展與全球一體化有何關係?試舉例加以討論。
3. 你在何等程度上同意「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掌舵人長期由歐美人士出任,貧困國家的利益難以得到充分保護」這個說法?為甚麼?
4. 假設由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出任世銀行長或國金會總裁,上題的情況會否改變?為甚麼?
5.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建議3個世銀和國金會能真正幫助貧國減貧甚至滅貧的措施,並加以說明。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海外專家發問「誰來領導世界銀行」》,香港文匯網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52922
2. 國際貨幣基金會網站 http://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
3. 史迪格里茲:《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出版: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08月
4. Jan Nederveen Pieterse.(2002). Global Inequality:Bringing Politics back in. Third World Quarterly.vol.23.no. 6.
5. Ananya Roy. (2010). Poverty Capital:Microfinance and the Making of Development. Routledge.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