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學制要求學生擁有自我探索新事物的能力。但大部分中學生都不太熟悉全球局勢,只知道本科有一個「全球化」單元,較少考究學習的方法及意義。
去年是「9.11」恐怖襲擊10周年。以下我會採用這件事為切入點,與同學討論「全球化」這個議題。現先列出2則資料:
資料A:不敢回憶,未能忘記。今年是美國「9.11」恐怖襲擊10周年。這場恐襲殺死了2,997人,給美國和世界留下難以磨滅的血痕。「9.11」紀念池於這天在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遺址揭幕。
資料B:反恐戰爭打了10年,「9.11」主腦拉登於去年5月在阿富汗被美軍海豹突擊隊擒殺,沉屍阿拉伯海,阿蓋達組織領袖其後接連被殺。
論點一:回憶恐怖 未能忘記
在資料A中,「9.11」襲擊對美國人及全世界來說實在太恐怖,令他們產生一種「不敢回憶,未能忘記」的感覺,每年到周年紀念日皆會悼念。事實上,許多人都說2001年9月11日是永遠改變世界的一天。恐怖分子把劫持的飛機當作導彈,摧毀世界貿易中心並破壞了五角大樓,打破人們對恐怖主義的主流印象─傳統觀念認為,恐怖主義只是旨在採取一些引起注意的戰略,如脅持人質;但「9.11」恐襲事件的目標是殺死大量民眾。阿蓋達組識的恐怖主義網絡擴散到全球,其目標是沉重地打擊敵人,在人群中製造普遍的恐怖情緒,進行大規模殺戮,讓人們擔心再會發生類似的恐怖活動。因此,美國人既不想回憶起事件所造成的傷痛,又常擔心同類事件會再發生。
論點二:滅阿蓋達 須用武力
資料B提及「9.11」事件主腦拉登已死。有研究恐怖主義的專家認為,恐怖主義不會因此而被消滅,除非導致恐怖主義產生的條件首先被剷除。對某些地區而言,不幸、貧窮及受迫害的環境,為恐怖主義活動提供基礎。這些地區的部分人民願意冒險,甚至以自殺式的方法,完成恐襲任務。因此,緩解這些地區人民的苦難及失望,是唯一解決恐怖主義的長遠辦法。此外,有反恐戰略專家認為,恐怖主義是由一些「狂人」(如拉登)引起的。他們認為,這些恐怖分子的領袖要對當今的恐怖主義活動負責,因此消除恐怖主義的方法就是運用軍事力量。這個立場是今天美國反恐戰略的主流思想,故美軍進攻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而早前美軍擒殺拉登,並接連處決阿蓋達組織的領袖,皆是貫徹這種反恐戰略的作風。
事實上,無論使用甚麼方法,要在短期內結束恐怖主義被認為無可能。美國前副總統曾警告說,恐怖分子將再襲擊美國,這不是會否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不敢回憶,未能忘記」的記憶仍存在於美國人的心中。
上述是一個「議題為本」的教學過程,我們日常多把握這些熱門的時事議題,不但有助老師教授通識科,亦可提升同學的學習興趣。 ■李偉雄 福建(小西灣)中學通識科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會員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