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出,學生應對國旗感到光榮。 資料圖片
新聞撮要
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4月30日公布「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修訂稿。委員會一致通過從今年9月起,該科會率先在小學試行,明年推展至中學。中小學均設3年「開展期」,讓學界做好籌備工作。至2015年及2016年開學時,小學及初中將全面落實把該科列為必修科。另教育局將於今年8月向每所學校發放一次過53萬元現金津貼,以招聘人手、購買教材、資助師生交流等,總開支將超過5億元……學校可自由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元素滲入常識、生活教育、通識等不同學科。直至2015年及2016年,「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將成為小學及初中「必修科」,屆時學校需安排3%至5%課時任教,即每周約1堂至2堂。高中可彈性安排課程內容,但學校需把課程反映在「學校發展計劃」和「學校周年計劃」。 ■節自《5億推國民教育 小學先試設緩衝》,《香港文匯報》,2012-05-01
持份者觀點
1.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張國華:課程宗旨為教導學生建立正面價值觀,並發展獨立及批判性思考,故新修訂指引加入普世價值的培育,如平等、公義、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
2.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嘉琪:新課程不單包含通識社會時事議題,尚有一半內容關於道德教育,學校可因應當局定出的課程指引自訂教材。
多層次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課程特色。
2. 你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應否成為必修科?為甚麼?
3.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會加重師生的教學負擔。」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這個說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偉聰
全球化:菲再搞事
新聞撮要
中菲持續在黃岩島對峙之際,菲律賓聲言將於今年6月在與中國等國存在主權爭議、目前由菲方控制的「派格阿薩島」(中國稱中業島)上開設小學並建設小型碼頭。
菲律賓4月29日宣稱,中國「漁政310」船返回黃岩島並高速行駛「嚇唬」菲船隻。中國外交部批評菲方說法純屬主觀臆造,並就菲擬將黃岩島之爭提交國際仲裁提出嚴正交涉。 ■節自《建校霸島 菲又尋釁 中國:勿搞小動作》,《香港文匯報》,2012-04-27;《黃岩島之爭 菲欲國際化 中方嚴正交涉》,《香港文匯報》,2012-04-30
持份者觀點
1. 菲律賓外交部:將會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提交黃岩島主權問題。
2. 中國外交部邊海司司長鄧中華:黃岩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存在提交國際仲裁的法律基礎。如果一國將別國領土任意提交國際仲裁,不僅有違現代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且會對當今國際秩序造成重大損害。
3. 時事評論員洪琳:菲律賓的無理取鬧不符合南海區域周邊國家的利益發展,因此不會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
多層次思考
1. 根據上文,舉例指出菲律賓近期引發哪些領土主權爭議。
2. 中國對菲律賓的行為有何取態?為甚麼?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菲律賓的無理取鬧不符合南海區域周邊國家的利益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偉聰
現代中國:景區劏客
新聞撮要
據不完全統計,五一小長假全國超過20個知名景區門票漲價,漲幅從20%到100%不等。在通脹壓力下,內地130家5A級景區門票價格(旺季)近半已超過百元人民幣,超一成景點在200元以上。於是,各景區「逃票攻略」頻現網絡,一些「攻略」要鋌而走險去攀崖,頗讓人感覺步步驚心……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揚州市物價局通過聽證會,宣布由於景區投入增加、遊覽面積擴大、品質提升、成本上漲等因素,將瘦西湖門票價格核定為120元/張。相比於以往60元/張的門票基價,實現價格翻番。 ■節自《內地景點貴絕全球 地方政府住搶》,《香港文匯報》,2012-05-02
持份者觀點
1.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蔡繼明:按照瘦西湖的漲價法,即便是3年後的一漲,其漲幅已明顯超出居民收入的增長水平。
2. 華東師範大學旅遊學系學者楊勇:逃票進景區這樣的「貓鼠遊戲」,對於市場是一種衝擊,它不利於旅遊產業發展,難以管理。
3. 北京大學教授、旅遊研究和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中國旅遊景區門票定價權在地方政府,景區收益往往與地方財政收入關聯。
多層次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內地著名景點票價上升的原因。
2. 承上題,誰是門票價格上升的主要推動者?為甚麼?
3. 「逃票攻略」會為中國旅遊業帶來哪些影響?試舉2項並舉例分析。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偉聰
公共衛生:治病變奪命
新聞撮要
衛生署和警方跟進一名83歲老婦服用受污染「制附子」後懷疑中毒死亡事件……4月28日指令涉事供應商「協和藥業」全面回收所有批次「制附子」……據資料顯示,協和曾向53個批發商、零售商及中醫師診所提供「制附子」,包括同仁堂門市、東方紅貨倉、香港大學、浸會大學等。單是該名老婦主診中醫師林庭濤,過去1年已曾為逾百名病人處方「制附子」,暫未收到其他不良反應報告。 ■節自《53名店診所捲「制附子」奪命風波》,《香港文匯報》,2012-04-29
持份者觀點
1.涉事中醫師林庭濤:診所一直向同一供應商取貨,從來沒有病人反映服藥後不適。
2. 中醫學會會長馮玖:「制附子」及「制川烏」都有「補陽氣」功效,但有毒性,必須謹慎用藥。
多層次思考
1. 根據上文,描述受污染「制附子」的擴散途徑。
2. 你認為供應商或中醫師應為老婦懷疑中毒死亡事件負責嗎?為甚麼?
3. 當局應否增設措施,監管含毒性中藥材的使用?為甚麼?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偉聰
能源科技與環境:核演成效
新聞撮要
4月26日至27日的大亞灣應變計劃演習完結……演習模擬大亞灣核電站出現核事故後,文錦渡食品管制辦事處加強抽查大亞灣方圓50公里內的供港食品,抽驗所有輸港菜蔬,增加活豬抽驗數量,若食品輻射超標,會要求即場銷毀或送返內地……演習由30多個政府部門合作,1,000多人參與,測試協調、決策、減低公眾恐慌等成效。 ■節自《核洩演習檢討 警報廣播欠佳》,《香港文匯報》,2012-04-28
持份者觀點
1. 觀察員:東平洲演習撤離時,因直升機聲浪大,聽不清直升機的警報廣播。
2. 保安局局長李少光:是次演習不能形容為完美,各部門將檢討演習成效,歡迎核專家及觀察員提出改善建議。
3. 食安中心獸醫李卓偉:當局現每月會抽驗4隻活豬的輻射量,若發生核事故,會視乎情況增加抽驗數量,由於供港活豬太多,難以每輛載豬貨車也抽檢。
多層次思考
1. 根據上文,檢討港府是次模擬大亞灣核電站出現核事故的演習成效和不足。
2. 試評價是次核演習的參考價值。
3. 除在邊境檢查供港食品外,當局應在哪些地方加設核輻射安檢區?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偉聰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風流」學童
新聞撮要
英國《星期日太陽報》調查發現,在英格蘭及威爾斯,過去5年共有1.48萬名兒童因淫褻行為被勒令休學甚至退學,當中過千人只是小學生,年紀最小只得4歲……據148個地區教育部門的資料,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間,共有1,123名小學生因涉嫌作出猥褻行為、性騷擾乃至性侵犯而遭退學,其中多塞特、約克、威爾斯特及西米德蘭茲幾個郡,都有年僅4歲的幼稚園生因此被趕出校。 ■節自《小至4歲 英1.5萬「淫童」遭踢出校》,《香港文匯報》,2012-04-30
持份者觀點
1. 關注學童組織「真教育行動」:問題源於學校過早灌輸性知識。
2. 保護兒童組織SaferMedia:互聯網色情資訊唾手可得才是元兇。
3. 《星期日太陽報》評論員:年幼性罪犯可能因曾遭性侵,才會行為不當,故單單退學或休學無助解決問題,對這些學童提供援助才是上策。
多層次思考
1. 根據上文,描述英國兒童的淫褻行為情況。
2. 「學校過早灌輸性知識」能否解釋英國兒童作出淫褻行為的原因?為甚麼?
3. 家長和學校可分別做些甚麼來防止兒童作出淫褻行為?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偉聰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