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虛假與崇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中國古代,所謂「三推讓」,就是想當皇帝的人,在即位之前,表現出一種冷靜對待皇權的高境界。網上圖片

李恩柱

 劉邦和朱元璋稱帝的過程,在封建帝王成長史上是頗有代表性的。他們之後的帝王,雖然不少人也經過戰火的洗禮,然而與劉邦和朱元璋相比,還是顯得稚嫩。

 舉義旗如果只意味著隨心所欲地殺人放火,民眾不等他們成功,便要發出戰慄之音,產生恐懼之感。劉邦入咸陽,求毫無所犯,項羽卻殺人燒宮殿,以致大火三個月不滅。後來者談及劉、項二人時,常讚頌項羽的人格而對劉邦的人品嗤之以鼻,實際上未必全面。人品不應該包括如何對待異己者嗎?不應當包括怎樣對待老百姓嗎?在這些方面,項羽明顯弱於劉邦。朱元璋亦可作如是觀。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生長在平民之家,最後都坐上了龍椅,奮鬥的路徑基本相同,履登極位的程序也大體一樣。所不同者,漢高祖劉邦之前,雖有一個統一的秦朝,但秦朝的皇帝出身高貴;另外秦朝短命,政治體制等等一切,劉邦這樣的底層人物來不及受到充分的薰陶。因此,漢朝初建的時候,百官不懂禮節,群臣在朝廷飲酒作樂,醉了就狂呼亂叫,甚至拔出劍來砍削庭中立柱。在秦朝做過博士的叔孫通,諳熟禮制也對朝廷的政治運作爛熟於心,他採取古禮結合秦儀,並根據漢高祖要求定立朝儀制度。漢朝宗廟儀法等諸法都是叔孫通擬定的。

 這一切,對千年之後朱元璋來說,已經不成為問題。朱元璋做皇帝時已是十四世紀六十年代末,距大一統的秦帝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時間,君臣禮節早已浸透於每個人的骨子裡。皇帝在大庭廣眾前面怎樣講話,在床上和女人談什麼,區分得很仔細。劉邦就差得遠了,有一次君臣在一起飲酒,心直口快又有些賴皮之氣的劉邦,問他爸爸:「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成熟的政治人物,怎麼也不會這樣口無遮攔、毫不掩飾。朱元璋對王朝與個人產業關係的理解,恐怕也如劉邦一樣,但他沒有在人前說過這樣露骨的話。

 丙午年(1366)十二月,小明王乘船赴應天府,在長江溺亡,於是龍鳳年號隨著小明王的死亡而消失在歷史煙塵中。龍鳳十三年,朱元璋改元吳元元年(1367),並下令恢復中原傳統,將百官禮儀由原來尊右改為尊左。這時將士們紛紛上表,希望朱元璋稱帝。但朱元璋認為,天下大局雖然已經確定,然而稱帝的時機還不成熟。因此,他對勸他做皇帝的李善長等人說:「自古以來,帝王擁有天下,都是天命所歸,人心所向,就是這樣他還是禮讓再三呢。這種人事不可倉促行事,如果真是天賜我皇權,我又何需匆忙呢。」這話很有意思,既說明自己不是永不稱帝—古人禮讓再三;也為上表的人指明了方向—帝王擁有天下,天命、人心很重要。

 李善長是安徽定遠人,書念得多,學識能力都不錯。他比朱元璋大十多歲,明朝的很多制度是李善長擬定的。李善長諳熟中國的體制,也了解朱元璋。他明白,古代皇帝在即位之前是講究「三推讓」之禮的,朱元璋仿照的就是這一點。何謂「三推讓」之禮?就是想當皇帝的人,在即位之前,表現出一種冷靜對待皇權的高境界。在群臣沒完沒了的勸諫之下,最後為了大局,才勉為其難接受大家的擁戴,登上皇帝寶座。

 「三推讓」可能和古代的泰伯有關係。《史記.吳太伯世家》云:「吳太伯(泰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者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孔子很推崇太伯、仲雍的這種做法,《論語》記載了孔丘先生的話:「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民無得」幾個字,楊伯峻先生解釋為:「老百姓簡直找不出恰當的詞語」。

 太伯是不是「三以天下讓」,我們姑且不去管它,至少太伯的時候,「三推讓」也許含有真誠的意思,可惜演展到後來,就成為一種姿態,成為齣必備的劇目了。因此,朱元璋拒絕稱帝以後,李善長並沒有停止上勸表,也仍然馬不停蹄地進行皇帝登基的準備工作。

 十二月十一日,李善長帶領文武百官再上勸表,說:「開創基業,既宏盛世之輿圖。應天順人,宜正大君之寶位。」朱元璋自謙地說:「我功德淺薄,還不足以擔當造福天下萬民的重任。」李善長率領群臣跪地叩頭,朱元璋仍是不答應。

 十二月十二日,李善長率領百官再次勸諫,他說:「主上謙讓的品德,上感神明,下感天下之百姓,名德早已傳遍天下四方。願主上為天下人著想,盡早登基為帝,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請主公答應群臣的請求吧。」說著自己先跪下來,文武百官一見也一同下跪。朱元璋做出很無奈的樣子,迫不得已說道:「諸位愛卿,屢請不已,我只好勉從輿情了。但此事非同小可,切不可草率行事,望諸位斟酌儀禮而行啊。」百官叩頭謝恩領旨。

 登基的日子選在次年正月初四,這是由謀士劉基擇定的。那幾天天氣很糟,一直雨雪不停。到了正月初一,雪忽然住了,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正月初四晌午時分,朱元璋在文武大臣簇擁下來到南郊城下,登基儀式正式開始。拜謝天地眾神之後,朱元璋換上繪有日月山龍圖案的袞服,頭戴平頂冠冕,在祭壇的正南面,正式登基即位。文武百官三呼萬歲,向北跪拜行禮。禮畢,登基儀式結束。朱元璋率領文武百官到太廟追封四代祖先,然後回到新建成的奉天殿,正式接受百官的朝拜。又冊封馬氏為皇后,長子朱標為太子,宣佈定都應天,國號改為大明,改元洪武。

 大明朝從此建立,直到1644年4月25日明思宗在北京煤山自縊,明朝滅亡。也有人認為,崇禎死後,福王朱由崧(弘光帝)才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1645年弘光帝被俘殺,明朝至此滅亡。

 朱元璋面對皇位不急不躁,確實是定力深厚的表現,然而他再怎麼表演,終究做了皇帝。所謂「推讓」,不是出於真心,而是套話、空話。檢視歷代皇帝的這種言論,可說俯拾皆是。不講套話、空話行不行?不行!套話、空話在理論上是惹人厭的,實際中卻人人實踐它,效果也不是多麼糟糕。最主要的,你如果不講那種話,從上到下,都會不自在,似乎缺少些什麼。(鄙言陋語之三)

相關新聞
從Art HK 展望Art Basel (圖)
巴塞爾藝術展 (圖)
2009年巴塞爾藝術展 (圖)
2010年巴塞爾藝術展 (圖)
2010年巴塞爾藝術展 (圖)
創作對談:用數碼復原古典 (圖)
「數影碼像」—— 韓國藝術家李二男個展 (圖)
視覺推介:韓國藝術大師宋賢淑傑作展(ART HK 12) (圖)
視覺推介:第七屆深圳雕塑雙年展
歷史與空間:虛假與崇高 (圖)
豆柵閒話:一地秀髮 (圖)
心靈驛站:母親的裙子
來鴻:歲月靜好
詞話詩說:Yellow Fever (圖)
百家廊:我們女生,他們男生 (圖)
翠袖乾坤:窮國的出路
海闊天空:松山城上望雲爬坡
琴台客聚:粵腔普通話 (圖)
杜亦有道:剩女混戰
思旋天地:團結就是力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