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口政策應著重本地生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02]     我要評論

陳振寧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促進本地生育率才是人口政策的重要任務。社會要讓年輕人在工作以外享有更多空閒時間,並著手調整家庭裡男女的角色。

 近日政府公佈《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的進度報告》,就如何應對內地孕婦來港分娩、支援和融合新來港人士、培育和輸入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議。但是該報告甚少提及如何促進本地人口生育。

 香港是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地區之一。根據《香港人口推算2010-2039》,總和生育率預計會由2010年的每千名女性相對1108個活產嬰兒,逐漸下降至2039年的936個,遠低於每千名女性生育2100個子女的更替水平。長此下去,香港只能依靠移民,以補充人口不足。

 新加坡的情況與香港相似,其經驗值得我們反思。20世紀50年代,新加坡由於有大量移民湧入,所以政府開始鼓吹縮小家庭規模,呼籲「兩個就好」、「結婚之前多想想」,結果該國的生育率持續下降。到了80年代,政府意識到生育率過低會出現嚴重問題,於是鼓勵受過教育的人口生育,如推出減稅措施、提供較好學校的優先入學名額等。後來政府更設立Social Development Unit和Social Development Services的婚姻服務機構,提出「人生要為愛留點空間」、「人生當父母才有樂趣」等口號。至21世紀初,政府介入更深,提出現金幼兒津貼、延長產假、資助鼓勵生育的機構、增加托兒中心等。但是暫時觀察,有關措施成效有限,該國的生育率已跌至歷史新低。無論是年輕的男或女,都專注事業發展,以應付生活壓力。根據2010年該國的人口普查資料,25歲至29歲女性超過六成是單身,男性更有七成,分別比2000年增加16%和12%,進一步分析發現大部分適婚者都把時間投入工作上。

 新加坡原對輸入移民的態度較為開放,以補充當地生育率不足。由2000年,新加坡人口只有403萬,至2010年升至508萬。十年內人口增加了100多萬,當中大部分為移民。短時間內增加大量移民,終觸發移民與本地人的矛盾,如犯罪率上升的擔憂、職場和學校更激烈的競爭等。結果部分選民於2011年的國會選舉以選票告訴執政的人民行動黨,該黨的得票率與十年前相比,由75%大跌至60%,反對派第一次在歷史上取得6個議席。

 從新加坡的經驗可以看到,政府提出的大多數措施,無助提高生育率。究其原因,社會過分著重經濟發展,未能重視其他社會民生的需要,如年輕人是否有空閒時間擴闊社交圈子、男性能否肩負更多家庭任務等。另外,單靠輸入移民以補充人口,可能觸發本地人與外地人之間的矛盾,帶來政治衝擊。而且,有關政策的效果視乎其他競爭對手的政策,若然太吸引,本地人可能不滿;若然不吸引,又敗給其他國家/地區。

 因此,鼓勵本地生育率才是根本出路。在這過程中,最重要是讓年青人在工作以外享有更多空閒時間,並調整男女在家庭上的角色。近年以來,香港特區政府開始重視勞工權益保障,推出法定最低工資,並研究侍產假、標準工時等立法。緊接下來,政府要想辦法改變傳統的家庭觀念,以適應男女平等的世界潮流。

相關新聞
論盡大中華:制定人口政策 提升港競爭力 (2012-06-02)
反對派出選「超級區議會」各懷鬼胎 (2012-06-02)
反對派玩拉布失選票 (2012-06-02)
人口政策應著重本地生育 (2012-06-02)
西方走廊:華盛頓對未來毫無信心 (2012-06-02)
志強時評:李嘉誠先生三點遠見啟人心智 (2012-06-01) (圖)
可加可減機制的落差 (2012-06-01)
緝毒犬「死而復生」《蘋果》造假成癮 (2012-06-01)
中國人的情懷 (2012-06-01)
蘇貞昌「衝」去哪裡? (2012-06-01)
縱論香港:立法會無權阻礙落實新政府架構 (2012-05-31)
頂天立地:美國人權報告的笑話 (2012-05-31)
阻架構重組是要阻香港變革 (2012-05-31)
明刀明槍:劉慧卿若配合拉布 民主黨將自食其果 (2012-05-31)
結束拉布 莫使資源內耗 (2012-05-31)
慎防結構性失業 (2012-05-31)
政經人語:反對派阻重組 破壞行政立法關係 (2012-05-30)
來論:李鵬飛編造「文化局長謠言」乃「午夜兇鈴」新版本 (2012-05-30)
東張西望:反對派耽誤民生須付出代價 (2012-05-30)
香港文化局的任務和使命 (2012-05-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