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紅軍在漳州戰役中繳獲的國民黨飛機。 網上圖片
——贛州戰役失利 毛澤東再度出山
江口會議根據多數人的意見,最終作出紅軍主力「夾贛江而下」的決定。這個決定的核心內容是:紅軍主力沿贛江東、西兩岸,向北發展,相機奪取贛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或較大城市。
既然要「夾贛江而下」,紅軍主力就需要分為兩部分。會議決定:以紅1、紅5軍團組成中路軍,在贛江東岸活動,先北上赤化宜黃、樂安等地,再攻打撫州;以紅3軍團組成西路軍,開赴上猶、崇義一帶,赤化湘贛邊境各縣,並沿贛江西岸向北發展,進逼吉安。
根據會議的決定,中革軍委於3月12日發佈《重編紅軍一、三、五軍團訓令》。這次整編,毛澤東、朱德不再兼任紅1軍團的領導職務。雖然毛澤東正式離開了紅1軍團的領導崗位,但他對老部隊的感情很深,特地從江口趕到南康縣的唐江鎮,參加了紅1軍團任命新領導的團以上幹部會議,並發表了講話,對新的軍團領導班子寄予很大的希望。
尋有利方向 減少傷亡
儘管江口會議沒有達到毛澤東預期的目的,未能從戰略上扭轉紅軍的被動局面,但江口會議決定毛澤東以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軍委委員的身份隨中路軍行動。這樣,毛澤東就隨林彪、聶榮臻率領的紅軍中路行動,根據中革軍委3月18日的命令,迅速從贛縣長洛出發,向寧都方向轉移。
毛澤東隨紅軍中路軍北上期間,全面分析了當時的戰場態勢,考慮到「夾贛江而下」的軍事部署將帶來的嚴重後果,他認為應該選擇有利的作戰方向,盡量減少紅軍的傷亡,而取得更大的作戰效果,並針對當時的戰場態勢逐步形成了直下漳州的戰略構想。
獲一致贊同 向東進發
毛澤東在行軍途中向林彪、聶榮臻詳細闡明了中路軍向北發展面臨的敵軍阻力和向東發展的有利條件,並得到他們的一致贊同。此後,在周恩來的支持下,中革軍委決定紅軍中路軍向敵人兵力薄弱的閩南方向發展,並把中路軍改稱東路軍。後來,在毛澤東的直接指揮下,紅軍東路軍以閩西老根據地為依托,奪取了漳州戰役的重大勝利,使紅軍扭轉了不利戰局。(三之三,完) ■《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