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CY日前落區,在上水新都廣場抱起小朋友,展現親民風采。 資料圖片
15年歲月彈指一揮間,香港政壇幾歷風雨洗禮,起伏變化之後,卻衍生了泛政治化的劣質生態,反對派無事不反對,特首及特區政府的民望拾級而下,民望多少成為牽制特區施政的一道「關卡」。談民望,梁振英看得正面,點出民望值得重視,可知政府的受支持程度,但亦不能過分,若有政策對整體香港長遠發展不利但可催谷民望,他不會做;相反若政策對整體香港長遠發展有利但會挫折民望,他也要做。
政策反映民意 政府民望所繫
為更準確掌握民意,上任後,他會循三方面入手,除問責團隊不斷落區聆聽民意外,並會加強地區民政專員的工作,並與區議會建立密切溝通關係。
民望不是「迷思」,清楚明白特區政府的「可為與不可為」,領導人自能知所行止。梁振英從不迷信民望,但卻十分重視民意。身體力行,走入18區,主動接觸市民,直接聆聽意見,哪怕面對批評的聲音,他也毫不畏懼,直面示威群眾,只因他相信香港作為多元化社會,有不同聲音實屬正常。
由競選工程到當選後的密集式落區,接觸各方面、各階層人士,他得益甚豐,市民的一句叮嚀、一聲鼓勵、一個訴求,他都記在心頭:「這樣做既拉近了我與市民的心理、地理及政策距離,亦令我更明白市民心之所想,這將是未來政府心之所繫。」評估成效,他亦不會只從民望升跌著眼,更著重施政的實際效果。民望與民意是硬幣的兩面,若政府政策準確反映民意訴求,並落實到位,那政府民望自然不會受到打擊。
問責官總動員 發揮專員作用
但收集民意畢竟不是容易的工作,梁振英坦言,民意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隨時間快速轉變,故對民意的跟蹤十分重要:「不能只看一時的民意支持,而要不斷跟進民意有否產生變化,政策能否因應作出調整,以適應民情民心,這是一個持續進行式的工作,而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他構思從三方面入手,建立地區「收風」網絡,令地區聲音更好地上達政府決策層:「做到下情上達,就有利上情下達!」
除了自身會繼續落區外,梁振英要求問責團隊也要「全軍總動員」,不斷落區就各自負責的政策範疇聽取市民意見:「問責團隊要做好人的工作,這也是政治工作!」 他並希望更好發揮地區民政專員的作用,但是否透過調升職能職級達到目標,會與地區行政工作檢討一併研究:「日後民政專員除轄屬於民政事務局外,我也會拉近與他們的距離,定期與他們見面溝通,直接聽取他們對地區工作的意見。」
緊密溝通區會 勤蒐網民意見
區議會是最直接與地區接觸的組織,自然也備受梁振英看重,當選後已見過區議會正副主席,他短期內亦會分兩批宴請全體區議員:「我希望建立與區議會的緊密溝通,令區議會發揮更好的作用,他們始終最貼近地區民情。」
至於內部民意收集工作,梁振英亦有構想。他指出,中央政策組會繼續就不同政治、社會、經濟、民生議題進行民調,以掌握民情起伏,但用電話調查方式接觸的只是某一群受眾,網上則是另一群人。競選期間,他已看到網民意見的重要性,上任後亦會繼續有專人負責收集及分析網民意見。但是否設立facebook專頁,直接與網民溝通,他則笑說,暫時沒有這個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