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日以《香港環保胡琴獲創新獎》為題,在其網上專欄《局長隨筆》撰文,談及香港中樂團研發的環保胡琴,得到中國文化部「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這個系列的樂器很受歡迎,除了香港的樂團外,內地、台灣的樂團也訂購,以致供不應求。這個獎項再次證明,香港可以為文化創新、為宏揚中華文化作出貢獻,對香港各行各業市民都有鼓舞和啟發作用。」
曾德成:民政局薦參賽
曾德成昨日在網誌中說,國家文化部最近宣布了「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的獲獎名單,其括香港的一個參賽項目,就是以香港中樂團作為完成單位參賽的「科技創新促進民樂的傳播與發展——環保胡琴系列研發與應用」。「這一得獎再次證明,香港可以為文化創新、為宏揚中華文化作出貢獻。」
他說,自己於去年與香港中樂團的音樂家到四川訪問演出時,第一次認識到這個系列的創新樂器,並就此直接向進行研發的音樂家阮仕春作了請益。「後來,民政事務局很高興地做了推薦單位,推薦這個項目競逐中央文化部的創新獎。」
曾德成續說,阮仕春很早就著手鑽研樂器改良,他是柳琴演奏家,復原製作了唐制阮咸、曲項琵琶,又研製出雙共鳴箱柳琴系列及阮咸系列,已曾得過獎。環保胡琴系列的研發則是在香港中樂團的支持和推動下進行的,香港中樂團為樂器改良作了體制上的配合,成立了樂器改革小組和改革樂器試奏小組。經過4年半的研製,整個環保胡琴系列得以完成,把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音革胡都統一成為以人工皮膜取代蟒皮的皮膜震動樂器,使中樂團不必依賴西洋的大提琴為低音拉弦樂器,整個弦樂組有更融合和諧的音色。
他表示,環保胡琴以人工皮膜取代蟒皮的皮膜震動樂器,使整個弦樂組有更融合和諧的音色,也顧及環保上的實際需要,使樂團到海外演出時,避免海關以胡琴是蟒皮製品而不許進口的麻煩,更不必擔心音色受氣候環境變化而改變,故該系列的樂器很受歡迎,已從香港中樂團擴展到香港其他樂團,內地、台灣的樂團也訂購,以致供不應求。
幾百萬人能量不能小覷
曾德成總結說:「香港無疑只是個小地方,缺少天然資源,只有幾百萬人口,但其能量不能小覷,過去曾在不同領域發出遍及全國以至世界的影響力。經濟上如是,文化上亦如是。例如港產粵劇、電影、流行曲,由香港發端的現代水墨畫,(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學術成就等等,都為人樂道、廣受讚賞。這都與創新有關,都離不開獨闢蹊徑,開創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