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熊健(右)指,有人把靜脈曲張誤以為是濕疹,延誤診治。香港文匯報記者曹晨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曹晨) 靜脈曲張是常見的血管疾病,是靜脈內壁的瓣膜不能正常閉合所致,常見於長期站立工作的肥胖人士。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港人對靜脈曲張存有誤解,往往把皮膚痕癢和發炎等病徵,誤以為是濕疹,造成延誤求醫,最終下肢潰爛,須接受手術治療,堵塞問題血管,阻止血液倒流。外科專科醫生熊健表示,因人體下肢靜脈內壁的瓣膜不能正常閉合,使回流心臟的血液出現局部倒流,當血液凝聚於下肢,靜脈便會長期受壓,形成靜脈曲張,但市民往往存有誤解,誤以為定必會出現有如「蚯蚓」般的血管,甚至有人把皮膚痕癢和發炎等病徵,誤以為是濕疹,造成延誤診治,導致下肢潰爛出血等病情惡化。
長期站立缺運動者高危
熊健表示,靜脈曲張初期症狀是血管擴張、明顯凸出,其後會皮膚痕癢、發炎、潰爛,需要進行手術堵塞問題血管。他稱,長者、肥胖人士、多次生產的孕婦、長期站立及缺乏運動者,都是患上靜脈曲張的高危一族,臨床經驗顯示,患上靜脈曲張求診的病人男女比例約為1比4,提醒市民入發現雙腿有靜脈曲張症狀,應及時求醫。
|